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晖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831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甲)我校团委决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我爱祖国”演讲会。(乙)您是著名演讲家,对演讲颇有研究。(丙)现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们的活动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
2.
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________________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C.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2.诗歌鉴赏(共2题)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小题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小题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4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
材料二
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人欺负,容易被欺负的是那些让我们感觉有点“假”的人”,“说话方式让我不喜欢”,或“看起来很不顺眼,很欠扁”。
旁观者也是校园欺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行为默不作声,或者叫好,就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导致欺凌现象越来越多。如果旁观者能够给予受欺凌的同学以支持,欺凌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
多位专家表示,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还要注意校园状况。校园状况是外部社会的缩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最终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寇彧看来,家庭中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最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偶尔做出的越轨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纠正,久而久之,欺凌者习得了攻击和伤害行为,被欺凌者习得了逆来顺受的应对方式。
材料三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广州市“青年地带”于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给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更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涉及青年自身成长特点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社会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的自发干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手段也将应运而生。
【小题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分析,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原因多样,伤害影响深远,应着力解决。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请你概括国外、国内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各自采取的措施。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著名作家墨白的138封退稿信
舒晋瑜
1981年初,墨白师范毕业后回到故乡的小学任教。在寂寞的夜空下,他无法面对前途的渺茫与内心的孤独,文学成了表达情感的方式。1982年4月间,墨白和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教师成立了“南地文学社”,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他创作了十几篇小说,写了三十多首诗,同时也开始自己的投稿生涯。
“那些幼稚的习作被我一篇接一篇寄出去。在那充满期盼的岁月里,每天下午学校放学之后,我都会到大哥家去,如果大哥外出,即便是天空飘着秋雨或者雪花,在傍晚时刻我也会踏着泥泞到镇上的邮局,去那里拿我们订阅的报刊杂志,而我更盼望得到的是我寄出去的那些稿子的回音。”而墨白收到却是一封接一封的退稿。退稿信大多是用钢笔和圆珠笔写的;也有毛笔,像《广州文艺》的李树政先生的来信,李先生的信不但字写得好,而且布局也十分讲究,简直就是书法艺术;也有铅笔,比如徐光耀先生那封写在印有“河北省文联”十六开稿纸背面的信。
在墨白的记忆里,他收到的退稿信大多都落有编辑部的印章,而落款印章的形状各不相同。像《清明》、《东海》、《星火》、《四川文学》的印章都是圆形的,或许是兵团的缘故,《绿洲》的圆章最大,显示出一种霸气;长方形的落款最多,《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等等,或许是因了西泠印社,《西湖》的印章显得最有“学问”,那枚呈长方形的没有边际的“西湖月刊小说散文组”印章,是很有功底的隶书篆刻;也有菱形的,像《洛神》。印章的内容也不相同,像《长安》,最简单:“长安编辑部”;或许是产生法律条文的地方,《当代》最具体:“当代编辑部处理来信来稿专用”。他甚至留意到印章的颜色也不同,有红色、有蓝色、有紫色,最有特色的是《梁园》杂志社,罗锐老师给他的十封退稿信上,除去他的亲笔签名,放在信纸最后一页右下角的印章是绿色的。绿色的印象,在孤独而寂寞的冬日夜间,墨白就着飘忽不定的煤油灯光去辨认那枚印章上的颜色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在漫长的期盼里,墨白的小说和诗歌习作又陆陆续续回到他所居住的乡村,在修改之后,他又装进信封重新寄出去,就这样往往复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竟收到了48种文学期刊的138封退稿信。退稿信的数量也大不相同,有的刊物只有一封,像《奔流》、《长江文艺》;编辑个人最多的是《百花园》的责任编辑王保民给他的退稿信,前后共11通;总数量最多的是《鸭绿江》,总共33通,那是因为他连续参加了他们在1982.1983年举办的文学函授。第一届他被编在函授班的第24组,辅导墨白的那位大学老师给他七通信,信中还给墨白推荐过《乡场上》、《大车店一夜》这样的小说。这位老师中途因公辞去,接替他的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的武戈先生,武先生有一通信是写在16开信纸上,总共五个页码,这是墨白收到的退稿信中最长的。
在那些漫长而暗淡的时光里,那些充满鼓励的信给了墨白信心和温暖,这样的情境一直持续到1983年最后一个月份。这个月份里,他连续收到了两封用稿通知,一封来自《个旧文艺》,一封来自《广州文艺》:“……来稿《画像》我已阅。《广州文艺》不打算采用了,我推荐给了同属我编辑部的文学双周大报《南风》,他们决定留用,特此通知你。此稿请勿再投别处(如近几个月中其他刊物已采用,望速告之。)……”信是吴幼坚老师写的,后来她曾经出版过一个具有个人自传性质的画册,邀请了国内许多作家、诗人为画册里的每一幅照片配诗。而她信中说到的这篇《画像》,最终发表在1984年1月15日的《南风》上,这就是墨白的处女作。而那些被他投出去又被退回来的小说习作,后来也都陆续变成了铅字。
至今还记得大哥写在祝词的话:“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文学要靠激情,靠主观努力,坚持五年,定会有收获。那么要坚持20年,坚持30年呢……”30年,对当年那帮文学青年来说真的是遥不可及,可眼下屈指间一算,30年已成过去。而现在能证明墨白曾经存在过的,就是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了。
【相关链接】
思想者墨白以叛逆的姿态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文学营盘站成了一处独异的风景,而墨白的前行会依然孤独,灵魂的挣扎与思想的独立依然将是他文本的“顽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墨白是一只倔强的让人敬佩的文学之狼!
(黄轶《“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墨白的内心彷徨与孤寂,促成了其早期的文学探索,最主要表现在“南地文学社”的创立。
B.墨白收到的138封退稿信,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准,并起到修养身心的重要作用。
C.墨白对于退稿的现实从不屈从,因为文学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所以退稿与否全然不是那么重要。
D.墨白的文学坚守体现出了当代文化学者的可敬气质,对于理想的追求永远要高于失意的短暂风波。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墨白初试动笔的回报几乎为零,但自己的投稿生涯并未终止,并在失败与尝试的周而复始中得以提升。
B.墨白对于退稿信的内容及印章有自己的侧重,失意只是伴奏,满足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反而成为了主场。
C.退稿信印章构成的差异反映出了时代特点及象征性,不同印章相应代表着各编辑部的不同文学理念与主张。
D.文学函授的举办给予了墨白更多成长历练的机会,虽在此期间,退稿信更多,但他全然不以为意,更加坚定信念。
E. 30多年的倾心等待,成就了墨白的文学写作生涯,也为其文学创作历程赋予了一种让人仰慕,且敬重的特殊意义。
【小题3】在创作历程中,墨白的“叛逆姿态”有哪些体现?并简要分析这位“文学之狼”的人性光辉所在。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源调查记录是语保工程的核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汉语官话方言使用人口达6.6亿,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也达7000多万,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这60年一遇的语保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呢?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基本面全覆盖”主要考虑语种和地区两个维度。从语种来说,全国130多种语言每一种都要调查。不过,这里所谓“语种”也泛指主要方言种类,例如藏语分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设点调查。从地区来说,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都要统一布点。在一个省份内部,则要兼顾各二级行政区,例如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但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只有5年,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我国语言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拿汉语来说,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因此,在东南地区要多设点,尽量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语言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且优先实施。例如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义都语,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2月14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是语言资源调查记录,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
B.我国因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故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其中汉语就有十大方言。
C.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D.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保工程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B.“基本面全覆盖”是说既要考虑到我国的130多种方言,又要兼顾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行政区。
C.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D.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是无限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语保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所以,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B.汉语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
C.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且优先实施。
D.处于濒危状态的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
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
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马的眼睛湿润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以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B.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
C.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种菜的熟练。
D.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和扎西的菜园子。
E. 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
【小题2】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4.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民国老课本由叶圣陶等人主编,丰子恺插图,其中有篇题为“蜘蛛结网”的课文:
“蜘蛛在檐下结网,既成。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小儿见之,持竿挑网,网破蜻蜓飞去。”
你对“小儿”的行为有何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立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语言表达(共3题)

10.
下面一段话是黄强向志愿者组织的自荐,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得体的地方,请标出句子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我叫黄强,是百年名校光明中学高三学生。②我学习能力强,成绩一流,数一数二,曾获全国数学竞赛金牌。③我性格外向,遵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人生格言。④我清楚知道,做一个只有知识的人是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所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时政。⑤学校学生会主席身份,参加各类活动的组织工作,组织能力强。⑥多次在高中阶段策划辩论赛、才艺表演赛等活动,效果好。⑦我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⑧贵组织接受我的申请,一定不会后悔的。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11.
下面是“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图片,请结合图片内容给“一带一路”下定义。(不超过100字)
12.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韩美林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之邀,设计了《丁酉年》生肖邮票“鸡票”,请你观察该邮票,说说该邮票的构图要素和寓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4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