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
B.2019年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
2.
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纤(qiān)细 蕈(xùn)菌 将(qiānɡ)子无怒 给(jǐ)予答复 |
B.修姱(kuā) 溘(hè)死 小人所腓(féi) 一叶扁(biǎn)舟 |
C.主簿(bó) 吐哺(bǔ) 酾(shī)酒临江 清流激湍(tuān) |
D.嗟(jiē)悼 修禊(xì) 冯(pínɡ)虚御风 放浪形骸(hái) |
3.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壁”。“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
C.《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为“春秋三传”之ー,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 |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句子默写- (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小题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小题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小题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小题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小题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①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试不第,在第二年便黯然离京,东游吴越,寄情山水。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详细描述。
【小题2】结合全诗及写作背景,分析本诗是如何写“愁”的。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①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试不第,在第二年便黯然离京,东游吴越,寄情山水。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详细描述。
【小题2】结合全诗及写作背景,分析本诗是如何写“愁”的。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现代文阅读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冯春芳 刘爱莲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2014年5期)
【小题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冯春芳 刘爱莲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2014年5期)
【小题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的增加。 |
B.幸福悖论是在目前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情况下产生的。 |
C.幸福悖论最早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收入之谜”。 |
D.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引起人们关注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复杂、统一性。 |
A.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化特征。 |
B.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体系中。 |
C.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唯一条件。 |
D.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作者也认同学者观点。 |
A.对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 |
B.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
C.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
D.当今社会变富了,可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追求。 |
5.语言表达- (共2题)
9.
请你针对下列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为了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汗,使用新词新语,成语不断地换上新面孔:“‘骑’乐无穷”(山地车)、“‘鳖’来无恙”(补品)、“一‘明’惊人”(眼镜)、“‘饮’以为荣”(饮料)……
为了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汗,使用新词新语,成语不断地换上新面孔:“‘骑’乐无穷”(山地车)、“‘鳖’来无恙”(补品)、“一‘明’惊人”(眼镜)、“‘饮’以为荣”(饮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