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A、B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6分)
(2)说明C半岛地势特点,及判断依据。 (4分)
(3)试分析B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原因?(6分)

(1)分析A、B两国首都气候特征的不同点。(6分)
(2)说明C半岛地势特点,及判断依据。 (4分)
(3)试分析B国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原因?(6分)
2.
读北欧部分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分析挪威海沿岸海岸线曲折的原因。(4分)
(2)影响北欧地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3)简述波的尼亚湾沿岸沼泽地分布广泛的原因。(8分)

(1)分析挪威海沿岸海岸线曲折的原因。(4分)
(2)影响北欧地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3)简述波的尼亚湾沿岸沼泽地分布广泛的原因。(8分)
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4分)
(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6分)
(3)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6分)

(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4分)
(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6分)
(3)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6分)
2.单选题- (共4题)
4.
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12月18日,考察队到达距南极中山站12海里外的陆缘冰区,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放弃原先的冰上运货计划,改用直升飞机往中山站调运物资。其原因可能是

【小题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 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
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 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 |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 000千米 | B.长城站是我国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 |
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 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 |
A.空运速度快,运输方便 | B.气温偏高,陆缘冰出现了松软和开裂 |
C.冰上行走不便 | D.气温很低,不宜长时间野外活动 |
5.
【小题1】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0年间增加20多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小题2】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总数将从现在的68亿增长到90多亿,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读下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1】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0年间增加20多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欠发达地区 | B.发达地区 | C.东半球各国 | D.西半球各国 |
A.中国、日本 | B.尼日利亚、墨西哥 |
C.埃及、印度尼西亚 | D.科威特、德国 |
6.
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强国。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国家不和德国接壤的的是
【小题2】下列有关德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有关德国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国家不和德国接壤的的是
A.法国 | B.英国 | C.奥地利 | D.比利时 |
A.北德平原土壤肥沃 |
B.平原面积广大,种植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 |
C.南部河谷地带土壤肥沃 |
D.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家 |
A.鲁尔区已经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区 |
B.德国的新兴工业在逐步向南发展 |
C.慕尼黑是德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 |
D.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港口城市 |
7.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6日凌晨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中位于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以南225千米处,震源在海床以下24.4千米。结合下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
【小题2】此次地震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
A.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B.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C.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D.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A.火山 | B.海啸 | C.风暴潮 | D.暴雨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