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______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_______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____”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______”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须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安住沉静。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修身洁行 超凡脱俗 指桑骂槐 焚琴煮鹤 |
B.休养生息 超凡入圣 弦外之音 哀梨蒸食 |
C.修身洁行 超凡脱俗 弦外之音 焚琴煮鹤 |
D.休养生息 超凡入圣 指桑骂槐 哀梨蒸食 |
A.“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陶渊明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白居易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
B.“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白居易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的陶渊明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
C.白居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与陶渊明“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与白居易“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
A.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
B.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
C.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安住沉静。 |
D.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 |
2.诗歌鉴赏- (共3题)
定 风 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贬所的作品,宋时是边远险阻的处所。②华颠谓白首也。③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小题1】对于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首二句作者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人不好外出活动,只能终日困居室内的场景。 |
B.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衬托内心的被贬抑郁之苦,借酒消愁之困。 |
C.从诗句中可知,作者在重阳节做了乘船、饮酒、簪菊、填词、骑马这几件事。 |
D.下片后三句借用典故,塑造出一个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 |
E.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特别注重文字的推敲技巧,如:本词中的“拍肩”一词源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 |
长安遇冯著①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③冥冥:悄然。④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
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
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
B.“闲”字,表现出作者谪居多年无所事事的闲散状态,表现出其随性而行的一面。 |
C.窦员外,喜欢在住处种植青松,栽培红药,由此可见,他志趣高雅,品行高洁。 |
D.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既表现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也表达出其闲适愉悦的心情。 |
E.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淡泊自适、不汲汲于名利的心态。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祖孺,秘书正字。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复莹相位。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护丧而还。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 |
B.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 |
C.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 |
D.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 |
A.“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 根据语境,文中加点的“迁”是晋升的意思。 |
B.“吏部尚书”,古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所有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
C.“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初仅设于边境,后地方武官亦常署此名号。 |
D.“丁母忧”,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
A.赵莹追随高祖,深受重用。他随高祖镇守各地,曾多次被委派进宫朝见皇上。 高祖建立个人称号后,他的官职步步高升,直至宰相。 |
B.赵莹勤勉实干,任人唯能。监修国史,他出力最多,因唐代历史残缺,他任命有才能的人担当相关职务,撰修的二百卷正史流传于当时。 |
C.赵莹见微知著,善于识人。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他认为杜重威是皇室至亲,所求不曾如愿,心中不快,不能给予兵权,而推荐李守贞担任将领。 |
D.赵莹思念故土,终得归葬。契丹攻陷洛阳后,赵莹同少帝一起被虏北上,得到契丹王爱惜,做了契丹皇子的老师。后向契丹主请求死后归葬故里,得到同意。 |
(1)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2)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白 玉 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 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 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 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 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 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
【小题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情景默写- (共1题)
(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______________”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怀情谊,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构成一幅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波光荡漾,轻巧灵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为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菩萨蛮(其二)》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写出江南女子肤如凝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中选取典型景物表现出战后萧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10)《李凭箜篌引》中作者采用了通感的手法正面描写音乐由惨淡到欢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1)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邦彦《苏幕遮》中描写出荷花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富有层次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衡水中学因辉煌的高考成绩而闻名全国,其“监狱式的管理模式”也备受争议。一些经济落后的市、县级高中为了给自己赢得生存空间,也纷纷向衡水学习。从高一开始两个月的暑假就被缩短为十几天,学校无偿为学生假期补习,高三更是几乎没有寒暑假。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一些学校延长早晚自习时间,压缩学生吃饭时间,以至于学生晚上11点睡,早上5点起床,睡眠严重不足。学生跑着吃饭,跑着回教室,跑着去厕所……学生的作息时间甚至精细到了分钟的地步。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