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敕(chì)造美人觚(gū )羱(yuán)羊不积跬(guī)步 |
B.纨袴(wánkù)两靥(yè)汲(xī)取汗涔涔(cén) |
C.监(jiàn)生蹙(cù)缩马嵬(wéi)少不更(gēng)事 |
D.绣闼(tà)錾(zhàn)银谬(miù)种舟楫(jì) |
2.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Q(0, {#mathml#}{#/mathml#} ),射线FQ与C交于点E,与C的准线交于点P,且 {#mathml#}{#/mathml#} ,则点E到y轴的距离是(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5)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
(8)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第七》)
(9)子曰:“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
(1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5)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
(8)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第七》)
(9)子曰:“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
(1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9处)(3分)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小题4】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坏堤防、包陵谷包:淹没 |
B.相比而成俗比:勾结 |
C.观其激作相蹙蹙:通“蹴”,踩、踏 |
D.曲直相犯犯:冲突 |
A.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B.因其所入而导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小题4】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审美到审善
江岳
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的语境下,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如何高扬道德之善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陷入迷津。
试以春晚著名小品《不差钱》为例,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典范,它博得了许多人喝彩。《不差钱》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当下诸多负面文化滋生的生活图景:“小沈阳”拿红包合谋欺蒙顾客,红包文化、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吃喝文化、模仿文化等浸透在维妙维肖的表演中,博得了一阵阵笑声。但这笑声与其说是喜剧的不如说是悲剧的。善的迷失已使人浑然不觉地陷入到 “愚乐”状态。在当前严重的道德滑坡状况下,小品缺乏对负面文化自觉的艺术否定,因而有毒;但它艺术地浓缩了真实的生活,提供了一部当下严重道德滑坡状况的形象教材,引人警醒。
当“搞笑”作为诗意贫乏的代用品风行天下,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三俗”快餐产品涌现,推动物欲、肉欲泛滥之时,《不差钱》让我们意识到“盲人骑瞎马”的善的迷失,这有警示意义。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 、“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一系列危及民生国计的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盗防毒,防不胜防,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一点点吞噬,这一切表明,善的迷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增强文学中的善,也就是增强文学建构人心的力量,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意味着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走不出从一种片面到另一种片面的怪圈。这里所谓简单的否定即倒洗澡水时总是将小孩子连同脏水一齐倒掉,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排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所谓简单的肯定即捡小孩子时又将倒掉的脏水连同小孩子一道捡回,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排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入乎侧重审美自律的“内”与出乎侧重社会历史他律的“外”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如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看,它在我国古代有着“厚人伦、美教化”,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至魏晋南北朝,重心则逐步向内移,开始从声律、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诗歌艺术自身价值的探索,而唐诗正是在汲取这两方面的营养的基础上,兼容统一前两种艺术形态,才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的文学标准,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这也对我们当下建构理想的文学有重要启示。在文学发展中,似乎有一个规律性的周期;一个正确的思想、一种有益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开头矫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带来“深刻的片面”,而后又引发否定之否定的“文学轮回”, “适度”总是要以“过度”为代价,才能克服两方面的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得以螺旋式上升。
(选自 2011年09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审美”与“审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从审美到审善
江岳
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的语境下,文学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的可能性已显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如何高扬道德之善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陷入迷津。
试以春晚著名小品《不差钱》为例,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典范,它博得了许多人喝彩。《不差钱》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当下诸多负面文化滋生的生活图景:“小沈阳”拿红包合谋欺蒙顾客,红包文化、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吃喝文化、模仿文化等浸透在维妙维肖的表演中,博得了一阵阵笑声。但这笑声与其说是喜剧的不如说是悲剧的。善的迷失已使人浑然不觉地陷入到 “愚乐”状态。在当前严重的道德滑坡状况下,小品缺乏对负面文化自觉的艺术否定,因而有毒;但它艺术地浓缩了真实的生活,提供了一部当下严重道德滑坡状况的形象教材,引人警醒。
当“搞笑”作为诗意贫乏的代用品风行天下,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三俗”快餐产品涌现,推动物欲、肉欲泛滥之时,《不差钱》让我们意识到“盲人骑瞎马”的善的迷失,这有警示意义。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 、“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一系列危及民生国计的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防盗防毒,防不胜防,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被一点点吞噬,这一切表明,善的迷失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增强文学中的善,也就是增强文学建构人心的力量,文学是人学,这应是当下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意味着文学发展的新一轮的否定之否定。近些年来热闹的文学争论中,由于思维与实践的惯性,往往导致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反复发作和折腾,走不出从一种片面到另一种片面的怪圈。这里所谓简单的否定即倒洗澡水时总是将小孩子连同脏水一齐倒掉,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排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所谓简单的肯定即捡小孩子时又将倒掉的脏水连同小孩子一道捡回,以艺术社会价值的善排斥艺术自身价值的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入乎侧重审美自律的“内”与出乎侧重社会历史他律的“外”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如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来看,它在我国古代有着“厚人伦、美教化”,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至魏晋南北朝,重心则逐步向内移,开始从声律、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诗歌艺术自身价值的探索,而唐诗正是在汲取这两方面的营养的基础上,兼容统一前两种艺术形态,才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的文学标准,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这也对我们当下建构理想的文学有重要启示。在文学发展中,似乎有一个规律性的周期;一个正确的思想、一种有益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开头矫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带来“深刻的片面”,而后又引发否定之否定的“文学轮回”, “适度”总是要以“过度”为代价,才能克服两方面的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从而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得以螺旋式上升。
(选自 2011年09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审美”与“审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善的迷失已十分严重,文学必将从“以审美为中心”发展为“在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亦以审善为重心”。 |
B.古人强调“文以载道”,人们也熟知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而不是真知,因此当下文学中的善似乎又被边缘化了。 |
C.在人类文艺史上,美与善的纠葛由来已久,侧重审美自律与侧重善的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是生生不息、历久常新的。 |
D.以审美为中心的同时以审善为中心的文学潮流,总会经过“适度”与“过度”的反复,才能克服片面性,达到辩证的整合。 |
A.第一段作者肯定了近些年来美在文学中获得的应有地位,但同时严正指出,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语境下,善被边缘化了,善的迷失将使审善议题出现在历史的天平上。 |
B.第二段有古及今,确立了“高扬道德之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一中心论点,第三段以《不差钱》为例深入剖析,第四段扩大论证,直指当下善迷失之严重,令人警醒。 |
C.第五段站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高度,审视了近几年文学争论的片面化怪圈,指出“适度”总是以“过度”为代价,才能达到辩证的整合,使文学发展得以螺旋式上升。 |
D.文章运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论证结构,通过对以《不差钱》为代表的“三俗”快餐作品的批判,总结出了文学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
A.善作为道德文化最重要的一环,植根于人性深处,关注着人何以成为人这一根本问题,文学是人学,也就不能不受善的制约。 |
B.在新的历史阶梯上,善应当重新成为文学价值判断的重要的标准,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对那些走红的作品说“不”。 |
C.文学发展的新一轮否定之否定,就好比捡小孩子时不能将倒掉的脏水一道捡回,或者当初就应该看好孩子,只倒脏水。 |
D.唐诗以“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为理想,既注重文学自身之美,又注重善的社会价值的传统,达到新的超越,造就了空前的繁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夜读周庄 许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①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所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如果把她称为一位银发的老人,她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如果把她看作是一个恬静的少女,她就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注:①陈逸飞:上海青年画家。他来到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E. 文章最后两段既写出了周庄水乡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眷恋之情,再次表明在夜晚才能更好地解读周庄的美。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义。(6分)
(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2分)
(2)“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文中有什么含意?(4分)
【小题3】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夜晚周庄的特点。(6分)
【小题4】美丽的周庄因为过渡的商业开发而在白天失去了本来的美丽。请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夜读周庄 许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①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所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如果把她称为一位银发的老人,她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如果把她看作是一个恬静的少女,她就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注:①陈逸飞:上海青年画家。他来到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流露出作者对白天的周庄的伤感之情。 |
B.作者写白天的周庄惜墨如金,语言简洁;而写夜晚的周庄则浓墨重彩,精心选取了夜晚的街道、灯笼、小桥来表现周庄本来的特点。 |
C.文中写周庄的桥表现了周庄的水乡特色,也写出了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 |
D.作者把周庄的夜比作王维的画卷、银发的老人、恬静的少女,写出了周庄独特的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义。(6分)
(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2分)
(2)“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文中有什么含意?(4分)
【小题3】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括夜晚周庄的特点。(6分)
【小题4】美丽的周庄因为过渡的商业开发而在白天失去了本来的美丽。请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5.名著阅读- (共1题)
8.
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下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6.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