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于当地时间2015年6月8日13时,由日本首都东京(35°41’N,139°44’E)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美国旧金山的时间为当地时间6月22日10时。

材料二:下图为东京和旧金山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该轮船自出发地到目的地航行时间为 天 小时,航行期间日出时刻的变化情况 。航线附近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
(2)日本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请简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与旧金山相比,日本东京的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材料一: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于当地时间2015年6月8日13时,由日本首都东京(35°41’N,139°44’E)启航,沿图中箭头所示航线航行,到达美国旧金山的时间为当地时间6月22日10时。

材料二:下图为东京和旧金山两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该轮船自出发地到目的地航行时间为 天 小时,航行期间日出时刻的变化情况 。航线附近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
(2)日本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请简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与旧金山相比,日本东京的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为长江中下游局部略图,右图为汉江水系图。

材料二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地理位置、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
材料三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全区有鸟类2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
材料四 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区西北部的秦岭南麓,主要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土石山区(河谷两侧有土状堆积物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于丹江口水库。全长 390 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 17300 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 。多年平均流量 174 立方米/秒,自然落差 1401 米。
(1)阅读材料,从自然因素方面对比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原因。
(2)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分析鄱阳湖欣赏候鸟的最佳季节及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丹江含沙量特征并分析成因。
材料一 下左图为长江中下游局部略图,右图为汉江水系图。

材料二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地理位置、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地位被鄱阳湖所取代。
材料三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全区有鸟类2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
材料四 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区西北部的秦岭南麓,主要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土石山区(河谷两侧有土状堆积物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于丹江口水库。全长 390 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 17300 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 。多年平均流量 174 立方米/秒,自然落差 1401 米。
(1)阅读材料,从自然因素方面对比分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原因。
(2)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分析鄱阳湖欣赏候鸟的最佳季节及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丹江含沙量特征并分析成因。
2.单选题- (共14题)
3.
一位驴友在9月23日爬到图中P山顶看日出,看到太阳刚好从Q方向升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河流干流大致的流向是()
【小题2】若Q地附近的等高线为1000m,则Q地与山顶P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小题1】图中河流干流大致的流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流 | B.自西南向东北流 |
C.自南向北流 | D.自北向南流 |
A.890米 | B.690米 | C.490米 | D.290米 |
4.
右图为“一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点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小题2】图中显示南极大陆周边区域的等压线呈平行分布,其主因是由于()

【小题1】图中甲地点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百帕 | B.1015百帕 | C.1010百帕 | D.1005百帕 |
A.盛行风风向单一 | B.太阳辐射较弱 |
C.洋流性质单一 | D.地面性质单一 |
5.
下图示意世界某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为()
【小题2】导致M处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6月22日,①、②、③、④四地中()

【小题1】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为()
A.4℃ | B.6℃ | C.10℃ | D.8℃ |
A.地形 | B.海陆位置 | C.纬度 | D.洋流 |
A.白昼时间最长的是④地 |
B.日落西南方的是③地 |
C.日出时间最早的是①地 |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②地 |
6.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下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个时段中,为岳阳陆风最小的时段是()
【小题2】图中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小题3】下列措施中,能减弱岳阳市湖风的是()

【小题1】下列四个时段中,为岳阳陆风最小的时段是()
A.13~14时 | B.2时~3时 |
C.5时~6时 | D.15时~16时 |
A.5:30~6:30 | B.8:30~9:30 |
C.13:30~14:30 | D.17:30~18:30 |
A.绿化增加 | B.地面硬化 |
C.工业发展 | D.城市扩大 |
7.
读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及图中甲地月平均径流量、降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洋流是
【小题2】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洋流是
A.北半球的寒流 | B.南半球的暖流 | C.南半球的寒流 | D.北半球的暖流 |
A.湿地调蓄 | B.地势起伏小 | C.水位季节变化大 | D.蒸发旺盛 |
8.
下图为“塔里木河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沿程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的塔里木河的源流区水源主要来自()
【小题2】塔里木河下游输沙量变化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小题1】图示的塔里木河的源流区水源主要来自()
A.雨水 | B.地下水 | C.冰雪融水 | D.湖泊水 |
A.流量 | B.地势 | C.植被 | D.降水 |
9.
右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该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该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6-8月入库水量在持续增大 |
B.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大而升高 |
C.所在区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
D.3-5月出库水量大于入库水量 |
10.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1】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
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南风 |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
D.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多 |
A.①地受高压脊控制 |
B.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
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 |
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
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
C.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
D.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
11.
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①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2.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abc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有关图中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
B.a、c两地区时相同 |
C.此时南京旗杆影子朝向西南 |
D.该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A.Q处海水温度高于P处 |
B.甲、乙洋流由盛行西风吹拂形成 |
C.乙洋流的流向随季节而变化 |
D.K海域因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
13.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
【小题2】地表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小题1】该地区()
A.峡谷是由构造下沉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 |
B.流水溶蚀形成峰林、溶洞、山间盆地、钟乳石 |
C.河流渗漏成为地下河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D.地质形成过程为沉积作用、流水侵蚀、地壳上升 |
A.土层厚、植被多,蓄水能力强 |
B.人口密集,水田面积大,用水量大 |
C.年降水量较丰富,季节变化大 |
D.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
14.
下图 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小题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有
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
【小题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 800~1 900 m | B.1 900~2 000 m | C.2 000~2 100 m | D.2 100~2 200 m |
①喜光②抗风③喜湿④耐寒⑤喜阴⑥耐贫瘠
A.①⑥ | B.②③ | C.③⑤ | D.④⑥ |
A.土壤肥力增强 | B.封山育林 | C.气候变暖 | D.降水增加 |
15.
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火山,下图为其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中( )


A.主要致雨东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B.降雨量与山地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
C.山地西北坡干燥森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D.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