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六天气与气候(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5335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7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mm)表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总量
星子县
37.7
64.1
131.4
176.9
224.7
271.5
163.6
85.5
49.4
34
66.8
38.6
1 344.2
九江市
47.6
75.3
133.3
166.3
202.9
218.6
140.1
84.2
62.6
47.7
73.6
47.8
1 300.0
(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
2.

材料一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及带来的后果等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2.选择题(共3题)

3.将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金属钠(银白色) {#mathml#}{#/mathml#} 变 {#mathml#}{#/mathml#} 变白色 {#mathml#}{#/mathml#} 表面潮湿 {#mathml#}{#/mathml#} 形成白色晶体 {#mathml#}{#/mathml#} 形成白色粉末

请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除杂方式正确的是(  )
5.某铁矿石(若只含铁的氧化物和SiO2)取36g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中,过滤、洗涤、干燥后得5.6g不溶物,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于,过滤、洗涤后将沉淀灼烧,得32g红棕色固体.根据题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3.单选题(共3题)

6.

【小题1】关于甲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高压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D.南半球、低压
【小题2】造成乙地出现降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7.

【小题1】此刻,乙地吹 ( )。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小题2】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 ( )。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8.

【小题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 )。
①“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②“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③“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 
④“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小题2】图中副高所处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 )。
A.一、二月份B.五、六月份
C.七、八月份D.九、十月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