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狭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国内第一大岛(图中A岛)人口接近5000万,经济最发达,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该岛淡水资源日趋紧缺;第二大岛(C岛)人口约1400万左右,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热带原始林保存较好,近年来该岛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橡胶种植业,经济发展提速。下图为菲律宾简图。

(1)请你从开源的角度为A岛提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并说明理由。
(2)图中B岛地下岩石多花岗岩和片麻岩,试分析其成因。
(3)你认为A岛是否应大力发展橡胶种植,请说明理由。
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狭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国内第一大岛(图中A岛)人口接近5000万,经济最发达,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该岛淡水资源日趋紧缺;第二大岛(C岛)人口约1400万左右,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热带原始林保存较好,近年来该岛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橡胶种植业,经济发展提速。下图为菲律宾简图。

(1)请你从开源的角度为A岛提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并说明理由。
(2)图中B岛地下岩石多花岗岩和片麻岩,试分析其成因。
(3)你认为A岛是否应大力发展橡胶种植,请说明理由。
2.
(1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哥斯这黎加是中美洲一个农业国家,境内多火山,中部高大山脉纵贯全境,沿海平原较为狭小。下图为哥斯达黎加简图。

(1)简述火山喷发对哥斯达黎加的主要影响。(4分)
(2)指出该国东部与西部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6分)
(3)哥斯达黎加国境内铁路线较少,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试简述其原因。(4分)
哥斯这黎加是中美洲一个农业国家,境内多火山,中部高大山脉纵贯全境,沿海平原较为狭小。下图为哥斯达黎加简图。

(1)简述火山喷发对哥斯达黎加的主要影响。(4分)
(2)指出该国东部与西部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6分)
(3)哥斯达黎加国境内铁路线较少,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试简述其原因。(4分)
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
(2)简述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动对北京交通的影响。
(3)指出为应对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1)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
(2)简述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动对北京交通的影响。
(3)指出为应对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
4.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距成都约700千米,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2011年末该县总人口为45960人,土地总面积为5796.6平方公里,是四川甘孜州最典型的半农半牧县,耕地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小,仅10万亩左右,天然草场约33万公顷,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二、三产业高。

材料二油菜是炉霍县的主要油料作物,该地油菜籽千粒重4克~6克,每株产量10 克~20克。炉霍县油菜不仅单产高于成都平原,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1)根据材料推测,甲、乙、丙、丁四地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请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炉霍县油菜较成都平原单产高且更绿色的原因。
(3)近年来,炉霍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但效果并不理想。试简述该县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
材料一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距成都约700千米,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2011年末该县总人口为45960人,土地总面积为5796.6平方公里,是四川甘孜州最典型的半农半牧县,耕地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小,仅10万亩左右,天然草场约33万公顷,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二、三产业高。

材料二油菜是炉霍县的主要油料作物,该地油菜籽千粒重4克~6克,每株产量10 克~20克。炉霍县油菜不仅单产高于成都平原,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1)根据材料推测,甲、乙、丙、丁四地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请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炉霍县油菜较成都平原单产高且更绿色的原因。
(3)近年来,炉霍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但效果并不理想。试简述该县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
2.单选题- (共8题)
5.
读“某月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小题1】该月,甲乙丙丁四地的降水情况是( )
A.甲乙两地多雨,丙丁两地少雨 B. 丙丁两地多雨,甲乙两地少雨
B.甲丙丁三地多雨,乙地少雨 D. 甲乙丁三地多雨,丙地少雨【小题2】该月,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的叙述,可信的是( )
A.①地昼夜温差达一年中最小值 B. ②地向南航行的船只顺风而行
B.③地牧民将牲畜驱上山地牧场 D. ④地处海峡风浪达一年中的高峰【小题3】若图中所示区域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差值约为40°,则该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90° B. 83° C. 75° D. 68°

【小题1】该月,甲乙丙丁四地的降水情况是( )
A.甲乙两地多雨,丙丁两地少雨 B. 丙丁两地多雨,甲乙两地少雨
B.甲丙丁三地多雨,乙地少雨 D. 甲乙丁三地多雨,丙地少雨【小题2】该月,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的叙述,可信的是( )
A.①地昼夜温差达一年中最小值 B. ②地向南航行的船只顺风而行
B.③地牧民将牲畜驱上山地牧场 D. ④地处海峡风浪达一年中的高峰【小题3】若图中所示区域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差值约为40°,则该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90° B. 83° C. 75° D. 68°
6.
水利工程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显著,2000年前湘江流域陆续修建了官庄、黄材、东江等大中型水库,2003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工并开始蓄水。下图为湘江河口处水位季节变化图,完成下题。

关于水利工程对河湖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关于水利工程对河湖水文特征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湘江流域内的水利工程降低了湘江河口处水位 |
B.湘江流域内的水利工程增加了湘江河口流水的含沙量 |
C.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湘江河口处水位整体上有所下降 |
D.三峡工程的修建导致洞庭湖区洪水水位的大幅下降 |
7.
读“我国1991- 2010年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1- 2010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净迁入率最高的年份是
【小题2】由图示资料推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小题1】1991- 2010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净迁入率最高的年份是
A.1993年 | B.1999年 |
C.2006年 | D.2010年 |
A.广东 | B.上海 | C.河南 | D.四川 |
8.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小题2】下列有关该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布局高级别墅小区的是

【小题1】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公路 | B.铁路 | C.河流 | D.资源 |
A.Ⅱ阶段商业区分布于地价最低处 |
B.Ⅱ阶段商业区布局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
C.Ⅲ阶段商业区向市区外缘迁移 |
D.Ⅲ阶段新的商业中心形成主要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9.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林下经济多采用林一菌、林一药、林一禽、林一草一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B.种植粮食劳动强度大,农民积极性低
C.林下光照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D.林下水源紧缺,粮食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小题2】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B.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B.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 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小题1】林下经济多采用林一菌、林一药、林一禽、林一草一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B.种植粮食劳动强度大,农民积极性低
C.林下光照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D.林下水源紧缺,粮食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小题2】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B.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B.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 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10.
湖北汽车工业始于十堰,之后拓展到襄阳、随州、武汉,形成了千里汽车工业走廊,走廊中的四大工业基地各有特色,十堰以生产卡车为主,随州以罐式车、环卫车等为主,襄阳以商务车为主,武汉以小轿车为主。读“湖北汽车工业走廊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布局在十堰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小题2】图中四大工业基地各具特色的汽车产业布局是为了
【小题3】近年来,湖北东风汽车公司加大了与国外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的力度,这样做有利于

【小题1】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布局在十堰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技术 | B.市场 | C.交通 | D.政策 |
A.减少无序竞争 | B.减轻环境污染 |
C.获取规模效益 | D.加强科技与信息的交流 |
A.减少零部件的运输成本 | B.进口外国原材料 |
C.利用国外的品牌和技术优势 | D.开拓国际市场 |
11.
展线是铁路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的一种修筑形式。读“某地铁路的展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展线铺设方法主要是
【小题2】该展线最可能出现在

【小题1】展线铺设方法主要是
A.为了避开地形对铁路的不利影响 |
B.为了减小铁路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
C.为了连接更多的城镇 |
D.为了形成独特的铁路景观 |
A.哈大(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线上 | B.京沪(北京至上海)铁路线上 |
C.南疆(库尔勒至喀什)铁路线上 | D.成昆(成都至昆明)铁路线上 |
12.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温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秸秆(主要为玉米秸秆)利用方式和沼气生产示意图,该地秸秆量较大且沼气池利用时间较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
【小题2】与传统利用方式(直接还田或作为薪柴燃烧)相比,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小题3】在该地区推广沼气生产,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影响有
①保持农村环境的清洁卫生②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就业机会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 B.华北平原 |
C.成都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A.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 B.提高资源利用率 |
C.增加土壤肥力 | D.减轻水土流失 |
①保持农村环境的清洁卫生②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