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西藏日喀则地区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50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1/30

1.综合题(共5题)

1.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可分五类。l类区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等需要特别安静的区域;Ⅱ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区为主的区域;Ⅲ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Ⅳ类区标准适用于工业区;V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千线道路两侧区域。

据图表归纳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的特点并就Ⅴ类区夜晚达标率低提出合理化建议。
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全长1776公里,共设31个车站。
材料二 图甲为兰新高铁过站线路图,图乙为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地形略图

材料三 从西宁到武威要拐一个90°的角,让设计院的工程师觉得很不方便,绕路。到张掖的话拐的是钝角,是约120°-145°。且从西宁到武威的祁连山地质条件差,坡道陡,弯道的曲线半径小,隧道又多,不符合建设要求;而西宁到张掖穿越祁连山的地质条件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1)材料二图甲中达坂城至吐鲁番附近一段被称为“30里风区”,简述“30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
(2)兰新高铁与兰新铁路线路不完全重合,说明高铁经过西宁到张掖,而没经过武威的原因。
(3)试评价兰新高铁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
下图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橘子洲(洲上多美橘,故以为名)位于湘江长沙段,东临长沙城。下表为柑橘的生态要素和长沙的气温状况。

(1)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异性。
(2)评价橘子洲“美橘”生长的气候条件。
(3)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理由。
(4)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10月2日,驰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其中日游客高达4万多人,导致数千名游客滞留5个小时以上。下图为九寨沟景区撑爆也不“预警限客”的漫画。

分析九寨沟出现游客滞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
冰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米堆冰湖为冰碛物阻塞形成的冰湖。(冰碛物为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下图示意米堆冰湖环境。

(1)分析米堆冰湖溃决的主要原因。
(2)说出米堆冰湖溃决带来的危害。

2.单选题(共5题)

6.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刻因热力原因形成的5000米等高面与对应近地面间的垂直气压差等值线,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F点风向是()
A.东风B.西风
C.西南D.东北风
【小题2】此后,来自甲地的气团使乙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则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暖锋D.冷锋
7.
下图为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与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与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
C.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D.乙地降水少的季节北京日出东北
【小题2】若a和b分别表示40°N和60°N,岛屿以东不远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上的河流流域面积大
B.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C.乙地降水多的季节正值地球公转由快变慢
D.乙地自然带可能与北京的自然带相同
8.
下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下右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B.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D.搬运侵蚀
【小题2】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9.
适宜人口是指人口数量与其资源、环境和产业经济条件相互匹配,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人口规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三大产业适宜人口与实际人口图。下列有关该地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B.面临的人口压力不大
C.应增加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
D.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10.
下图是某研究所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题。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