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题文)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1)据材料一推测,图示区域陆面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简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简述其形成原因。
(4)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总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1)据材料一推测,图示区域陆面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简述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简述其形成原因。
(4)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总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分析其形成原因。
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扬州的繁荣和现代石家庄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条件的变化。
(2)图甲的五个商业中心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该城市近年来很多居民向郊区和卫星城迁移,这一现象被称为 ,试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3)图乙中的B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该河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南方地区种植该粮食作物的区位优势有:①气候 ;②地形 ;③劳动力 。

(1)古代扬州的繁荣和现代石家庄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条件的变化。
(2)图甲的五个商业中心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该城市近年来很多居民向郊区和卫星城迁移,这一现象被称为 ,试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3)图乙中的B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该河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南方地区种植该粮食作物的区位优势有:①气候 ;②地形 ;③劳动力 。
2.单选题- (共15题)
4.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什么季节?( )
【小题2】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季节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 )

【小题1】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季节时,处于北方的黑龙江是什么季节?( )
A.秋收季节 | B.夏日炎炎 | C.冰天雪地 | D.春耕季节 |
A.海陆因素 | B.纬度因素 | C.地形因素 | D.人为因素 |
5.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
7.
下图为中国农业“十二五”规划“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东北平原生产区相比,长江流域主产区( )
【小题2】图中各主产区中,将“水产”列为优势农产品的是( )
【小题3】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小题1】与东北平原生产区相比,长江流域主产区( )
A.土壤肥力高 | B.复种指数高 | C.商品率高 | D.机械化水平高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 |
B.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 |
C.长江流域主产区、华南主产区 |
D.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华南主产区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
B.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
D.华南主产区庆大力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8.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小题2】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小题3】当西南季风控制我国西南地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A.③①④② | B.②③①④ |
C.④②③① | D.③①②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华北遇春旱 | B.江南有梅雨 |
C.东南遭台风 | D.华南有寒潮 |
9.

【小题1】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3】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水南调 | B.沿线需逐级抽水 |
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 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 |
A.位于碛上游 | 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
C.碛可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 D.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
A.农业景观 | B.地质成因 | C.汛期长短 | D.径流量季节变化 |
10.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

【小题1】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述正确是( )
【小题2】四个地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小题1】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述正确是( )
A.a—洪涝灾害 | B.b—热量条件 |
C.c—土壤肥力 | D.d—灌溉水源 |
A.a—酸性土壤改良 | B.b—土地沙漠化 |
C.c—盐碱地整治 | D.d—水土流失 |
12.
下图为东北某地区水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河水文特征可能包括()
【小题2】①、②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山脉,下列地理界线可能与图中分水岭接近的是()

【小题1】图中①河水文特征可能包括()
A.流量大 | B.含沙量大 |
C.有结冰期 | D.无凌汛现象 |
A.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
C.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分界线 |
D.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 |
16.
霜期是指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之间的时段。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甲、乙、丙、丁四地初霜分别出现在 9、10、11、12 月,则从甲地到丁地( )
A.霜期越来越长 | B.纬度越来越高 |
C.终霜时间越来越早 | D.热量条件越来越差 |
17.
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寒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常形成致密的垫状体结构,贴伏于地面,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率,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下图示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小题2】与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相比,该山坡4500-4750米处( )

【小题1】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A.高山草甸 | B.高寒荒漠 | C.高山针叶林 |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
A.透光率较低 | B.大气降水较多 |
C.大气温度较低 | D.草地退化严重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