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数量达近百万只。随着人口的增长,围湖垦殖、过度捕捞、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造等开发活动使鄱阳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鸟类栖息地面临威胁。下图为鄱阳湖保护区候鸟栖息期示意图。

说出鄱阳湖冬、夏候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鄱阳湖在开发过程中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的主要不利影响。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数量达近百万只。随着人口的增长,围湖垦殖、过度捕捞、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造等开发活动使鄱阳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鸟类栖息地面临威胁。下图为鄱阳湖保护区候鸟栖息期示意图。

说出鄱阳湖冬、夏候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鄱阳湖在开发过程中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的主要不利影响。
2.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中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1)简述图中人口分布特点,并写出影响该地人口容量低的主要制约因素。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铁路运输)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中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1)简述图中人口分布特点,并写出影响该地人口容量低的主要制约因素。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铁路运输)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颢。
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使木材漂浮);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1)在未修公路、铁路前,乙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冬季用马拉木材会遇到哪些自然障碍?
(3)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使木材漂浮);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1)在未修公路、铁路前,乙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冬季用马拉木材会遇到哪些自然障碍?
(3)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草原天路,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崇礼区的交界处,全长132.7千米,于2012年9月底建成通车。公路沿线的河流山峦、草甸牛羊,展现出一幅百里坝头风景画卷,沿线分布着古长城遗址、羊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資源。2014年6月以来,草原天路的图片开始在各旅游网站、论坛和朋友圈大范围传播,2015年7月31日,张家口市获冬奥会举办权的消息再次加剧它的热度。“中国6号公路”在短短2年多时间内火爆起来!现在各路旅游者簇拥而至,以自驾游居多。
根据材料分析“草原天路”旅游火热的原因。2.单选题- (共4题)
5.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乙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小题2】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3】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乙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表层水温 | B.大气环流 |
C.光照强度 | D.人类活动 |
A.滑坡 | B.暴雨 | C.旱灾 | D.海啸 |
6.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符合图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小题2】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小题1】下列叙述,符合图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
7.
【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小题2】影响豫南麦季撂荒蔓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当地一些农业部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
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种植业收益低 |
C.城镇建设占地 | D.市场趋于萎缩 |
A.交通 | B.市场 | C.地形 | D.气候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C.恢复土地肥力 | D.提高机械化水平 |
8.
“江流在前,雪峰镇后。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敬神明, 顶上建碉房。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高可超过 50m, 屹立于不可能之处,经历地震、战争,百千年不倒。”这是对下图示意的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描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建筑可能位于
【小题2】图示建筑特点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3】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建筑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 B.塔里木盆地 | C.横断山区 | D.内蒙古高原 |
A.牛羊住室内——夜晚气温低 | B.窗户较小——太阳辐射强 |
C.打麦场在楼顶——农业单产低 | D.楼顶设置水槽——缺水 |
A.地形、热量 | B.水源、地形 |
C.土壤、光照 | D.热量、水源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