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45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7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下左图), 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下右图)


材料2:我国部分省区人口与面积比较表


(1)试分析说明新中国以来我国人口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
(2)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试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2:下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3.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区之一,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出口棉花70万吨。

材料二 中亚棉花分布图(图甲)


材料三 中国某跨国集团计划在中亚建设棉纺工厂。其规划如图乙。


(1)简述中亚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利用图乙中棉花生产示意图,说明棉花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3)本区生产的食用油和棉纺织产品将远销欧洲和俄罗斯。分析销往欧洲和俄罗斯的理由。

2.单选题(共15题)

4.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

做下列各题。

【小题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D.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小题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机械C.土壤D.市场
【小题3】我国棉花种植分布广泛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丰富区面积广B.地形复杂多样
C.气候适宜区面积广D.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小题4】促使棉花产区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
①光热充足 ②劳动力充足 ③耕地面积广 ④技术先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小题5】限制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崎岖B.水资源不足C.交通不便D.技术落后
5.

   佛罗里达州是目前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6年增长率为1.8%(全美平均为0.7%),但该州90%的新增人口都由其他地区迁来。下图为2018年10月飓风“迈克尔”中心移动路径示意图。

请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飓风“迈克尔”中心位于M附近时,F地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小题2】佛罗里达州2016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
A.0.1%B.0.18%C.0.7%D.1.8%
6.
下图示意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企业在进入汽车领域的第3年就推出纯电动轿车主要得益于
A.市场需求量大B.劳动力素质高
C.汽车组装基础好D.核心部件生产经验丰富
【小题2】与德国车企戴姆勒合作主要为了
A.拓展德国市场B.增强两国友谊
C.降低生产成本D.提高产品质量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 21 813 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A.耕地资源B.水资源
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
【小题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8.
读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③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最可能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
9.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英国B.日本
C.印度D.美国
【小题2】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型B.“高—低—高”型
C.“高—高—高”型D.“低—低—低”型
10.
   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社会文化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交通运输
④国家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
C.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原就业地医疗水平比较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归雁经济”的出现对回归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减缓了城市化进程B.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C.降低了环境人口容量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12.
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1991—1992年B.1997—1998年C.2000—2001年D.2004—2005年
【小题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
A.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B.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小题3】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驻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
13.
读四川省遂宁市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常住人口
男 性
女 性
≥ 65岁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329万人
165万人
164万人
37万人
8.4‰
5.1‰
 
【小题1】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
【小题2】表中数据能反映的该市人口问题是
A.性别结构严重失调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劳动力成本低
【小题3】2015年遂宁市常住人口为329万人,而户籍人口为378万人,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4.
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请回答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有:(   )

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②非农用地不断扩大③城市化速度趋缓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下图为城市楼层高度与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P区域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
A.工业区B.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商科技区
【小题2】上题中的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
A.交通便利B.地租较高C.环境优美D.科技发达
【小题3】影响城市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租高低B.建筑水平C.环境质量D.发展历史
16.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1年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小题2】影响图中大型商场布局的因素主要是
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B.都靠近工业区
C.交通通达度高D.位于住宅区内
【小题3】从1990年到2011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不是因为
A.接近原料地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D.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17.
下图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行政干预B.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
C.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D.城市规划的需要
18.

   柠檬性喜温暖、耐阴、怕热、不耐寒,因此适宜在冬暖夏凉的亚热带地区栽培。2002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对柠檬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柠檬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与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州区太龙镇自2017年以来,柠檬严重滞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重庆万州区种植柠檬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市场广阔B.光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
C.气候适宜D.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大
【小题2】2017年以来,万州区太龙镇柠檬严重滞销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需求减少B.物流业发达
C.劳动力成本高D.交通不便
【小题3】可促进重庆万州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B.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实现多种经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