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关键的历史节点,人口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应由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
材料二 左图是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右图为我国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预测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2)描述我国2020年-2060年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3)为遏制老年人口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有人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对此,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1)我国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
(2)试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中部省区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的原因(至少写二点)
(3)试分析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至少三点)
2.单选题- (共12题)
如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和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
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中心商务区 | B.行政办公区 |
C.旅游休憩区 | D.科教文化区 |
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之间。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雄安新区的建设,对北京的影响是 ( )
A.降低北京的交通地位 | B.减少北京的首都功能 |
C.减少北京的服务种类 | D.提高北京的服务等级 |
A.交通便利 | B.开发程度低 | C.基础设施完善 | D.农业发达 |

【小题1】影响王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 B.政治文化 |
C.交通运输 | D.自然环境 |
A.资源开发 | B.宗教信仰 |
C.气候优越 | D.水源充足 |

【小题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 B.生育率 | C.自然增长率 | D.死亡率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欧洲迁往非洲 | B.从北美迁往拉美 |
C.从亚洲迁往拉美 | D.从非洲迁往西亚 |
A.从湖北流向四川 | B.从湖南流向广东 |
C.从山东流向甘肃 | D.从新疆流向内地 |

【小题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
A.1% | B.2% |
C.3% | D.4%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
B.“高—低—高”模式 |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小题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中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 | B.乙—② |
C.丙—③ | D.丁—④ |
A.日本 | B.印度 | C.孟加拉国 | D.印度尼西亚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
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 |

【小题1】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 B.交通条件 |
C.人口分布状况 | D.早期商业活动 |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 B.接近公路线,商贸活动便利 |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

【小题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①交通通达度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尽可能发展大城市,减少中小城市的数量 |
B.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一起 |
C.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
D.将城市建在山区,景观中有山、河、植被等。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