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我 国总人口的15.5%.据专家预测,我国从2020年起将会迎来“超老龄化,社会。到2053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换而言之,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1位老年人。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20 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 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生20多个男孩。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卨的年代诞生 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2015年10月29日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 和 问题。(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正常与必然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人口发肢问题有什么影响?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 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及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1)影响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主导因素是 。
(2)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北京105公里、距离保定只有30公里,距离石家庄155公里,距离天津10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分析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建设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 青田县地处浙江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低山丘陵为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
材料二 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 200年的历史。其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 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在西班牙马德里1斤左右的田鱼每条卖到40欧元。

(1)靑田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发展该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2)田鱼能出口到两班牙的餐桌上得益于 。

(1)说出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
(2)图中A地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2.单选题- (共11题)
下图为 “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 B.山谷地带 |
C.盆地中部 | D.山前冲积扇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小题1】关于图示气温分布反映的地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城市绿化面积增大有关 |
B.与夏季相比,冬季热岛效应更明显 |
C.夏季近地面风从城区流向郊区 |
D.与夏季相比,冬季耗电鼋明显增加 |
①受热力环流影响,城区降水比郊区多
②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
③气候异常,大气降水明显增加
④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小题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年~1972年 | B.1975年~1986年 |
C.1985年~1990年 | D.2000年~2010年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 B.城市人口比重大 |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 D.人口老龄化严重 |

【小题1】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 |
B.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城区人口 |
C.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
D.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 |
A.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 | B.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
C.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 D.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 |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男性比例降低 | B.女性比例降低 |
C.青壮年比例降低 | D.村中心人口减少 |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

【小题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①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 /15〜64岁人口数)×lOO%;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
A.16.6%, 20% | B.11.4%, 31.4% |
C.13.3%, 22.2% | D.25.3%. 19.9% |
①全面二胎政策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①缓解养老资金的短缺
②缓解劳动力总录的减少
③增大就业压力
④延长人的寿命
⑤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⑤ | D.①②④ |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
B.缓解“城巾热岛”效应 |
C.增强城市抗早能力 |
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
A.雨水花园、渗水路面 |
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 |
C.湖泊、湿地、坑塘等 |
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 B.水源 | C.地形 | D.土壤 |
A.稻田 | B.鱼塘 | C.果园 | D.菜地花圃 |

【小题1】关于a、c两地区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 |
B.c地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 |
C.a地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壤 |
D.a地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 |
A.热量充足 | B.光照强 | C.水源丰富 | D.土壤肥沃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