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加拿大土库特亚克图克小镇位于北冰洋边,这里是看熊出没、赏极光和观测天文的好去处。温哥华、温尼伯是该国南部重要城市,温哥华地区夏季常吹西北风,冬季多吹西南风。下图为该国部分区域图及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1)判断土库特亚克图克镇赏极光的最佳季节并说明原因。
(2)说明温哥华、温尼伯两市气温的差异。
(3)分析温哥华市降水季节差异的成因。
加拿大土库特亚克图克小镇位于北冰洋边,这里是看熊出没、赏极光和观测天文的好去处。温哥华、温尼伯是该国南部重要城市,温哥华地区夏季常吹西北风,冬季多吹西南风。下图为该国部分区域图及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1)判断土库特亚克图克镇赏极光的最佳季节并说明原因。
(2)说明温哥华、温尼伯两市气温的差异。
(3)分析温哥华市降水季节差异的成因。
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梭梭是小乔木,高1-9米,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素有“沙漠冬参”之美誉,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阿拉善盟盟府驻地巴彦浩特依托当地丰富的肉苁蓉资源,欲打造影响力较大的肉苁蓉集散中心,但与周边的磴口县相比,面临诸多挑战。图6为阿拉善左旗周边区域图,图7为阿拉善左旗的一处梭棱造林区。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阐述阿拉善左旗的梭梭林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评价巴彦浩特肉苁蓉集散中心的形成条件。
(3)说出图7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梭梭是小乔木,高1-9米,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素有“沙漠冬参”之美誉,吴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阿拉善盟盟府驻地巴彦浩特依托当地丰富的肉苁蓉资源,欲打造影响力较大的肉苁蓉集散中心,但与周边的磴口县相比,面临诸多挑战。图6为阿拉善左旗周边区域图,图7为阿拉善左旗的一处梭棱造林区。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阐述阿拉善左旗的梭梭林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评价巴彦浩特肉苁蓉集散中心的形成条件。
(3)说出图7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单选题- (共5题)
3.
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小题2】图中乙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小题1】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 B.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 |
C.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 D.乳畜业、季风水田农业 |
A.水源 | B.土壤 | C.热量 | D.地形 |
4.
气象学上,若一年中第一次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0℃,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地与②地入春时间分别是
【小题2】造成③、④两地入春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小题1】①地与②地入春时间分别是
A.①为5月15日,②为2月20日 | B.①为3月18日,②为2月25日 |
C.①为3月18日,②为3月20日 | D.①为2月20日,②为5月15日 |
A.③地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 B.③地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
C.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季来得早 | D.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春季来得晚 |
5.

【小题1】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
【小题2】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 )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清晨 | B.上午 |
C.午后 | D.子夜 |
6.
透明度及水色是水光学因子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前者表示海水能见度的一个度量,后者是有海水的光学性质及海洋中悬浮物质所决定的海水颜色。二者都是反映海水浑浊程度的指标,关系极为密切,水色高(水色号数值小),透明度就大;透明度小,水色就低。读某海域等水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图中信息推断,中国
【小题2】影响图中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试推测图中P点据大陆最远的时段是

【小题1】结合图中信息推断,中国
A.近海水色高,透明度大 | B.近海水色高,透明度小 |
C.远海水色高,透明度大 | D.远海水色高,透明度小 |
A.蒸发 | B.降水 | C.洋流 | D.径流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1月 |
7.
丹霞地貌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察时首先命名。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2010年8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四十个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具有顶平、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右图为广东省丹霞山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丹霞地貌景观,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小题1】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 | B.b→a→c→d→f→e |
C.a→b→c→d→e→f | D.d→c→b→a→f→e |
A.具有平衡功能 | B.具有生产功能 |
C.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D.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