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4263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

1.综合题(共2题)

1.
(题文)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____和________。
(2)增大甲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2.
(题文)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 321.07平方千米,水位为3 193.8米。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千米,水位上升了0.35米。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高盐度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2.单选题(共7题)

3.
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  )
A.盛行西北风B.受冬季风影响
C.盛行西南风D.受高压带控制
【小题2】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冰雪融水补给、1月B.大气降水补给、7月
C.地下水补给、4月D.大气降水补给、11月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D.降水因素
【小题2】乙河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种植业发达⑤台风多发 ⑥下游不能通航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⑥
【小题3】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发源于赤道地区,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流下游形成绿色走廊,灌溉农业发达
C.因为由低纬流向高纬,所以有凌汛现象
D.由于依赖冰川融水补给,所以为季节性河流
5.
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
【小题2】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冰川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下图为胡卡尔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胡卡尔河水系河水最为浑浊的时期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小题2】近年来,胡卡尔河cd河段河水浑浊度不断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年较差大B.降水强度较小
C.植被覆盖度低D.河流结冰期短
7.

   鄱阳湖面积3583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平均水深8.0米,它汇集了赣、信、抚、修、绕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740平方千米,其平均水深6.3米,汇集了湘、资、沅、澧四水,在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节能力却远不如面积比其小得多的洞庭湖,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鄱阳湖的库容小于洞庭湖
B.洞庭湖的位置在鄱阳湖的上游
C.鄱阳湖湖口地势高于长江,而洞庭湖则相反
D.鄱阳湖水系比洞庭湖水系水量大得多,抑制了其接纳能力
【小题2】对长江的调节作用是鄱阳湖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调节作用最主要表现在(  )
A.大量接纳来自洪峰期长江的洪水
B.拦截江西境内诸河洪水,减缓长江汛期洪灾
C.在枯水期对长江进行补给,减缓下游旱灾
D.调节鄱阳湖地区的气温和降水
8.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完成7-8题。

【小题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小题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表示的物质循环类型是(  )
A.生物循环B.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循环D.水循环
【小题2】有关该物质循环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B.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通过搬运与侵蚀,重塑地表形态,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D.使各个地区的气温、温度等不断得到调整,有效避免了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