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中国大闸蟹早在1900年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鲜活的大闸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超级美味”,但在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少食用,而且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陆江河横行,对本土物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欧洲媒体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但是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闸蟹不再泛滥成灾。
说明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当地为抑制大闸蟹泛滥可能采取的措施。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º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
可可原产于美洲雨林地区,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年均温22~26℃,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90%。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科特迪瓦(下图所示)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与出口国,布瓦凯是该国的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但加工率仍较低,原料大部分出口。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国可可的收获季节,当地农户一般将可可豆晾晒在太阳下,约7~8天即可干燥。

(1)简析科特迪瓦适宜可可种植的气候条件。
(2)评价布瓦凯作为可可加

(3)当地可可豆主要采用日晒干燥法而非机械烘干,推测其原因。
位于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的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民族文化,不少驴友选择9~10月间徒步进雨崩村。下图示意德钦县雨崩村位置图。

(1)说明驴友徒步雨崩村多选择在9~10月间的原因。
(2)分析雨崩村旅游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
2.单选题- (共4题)
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位于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A.M | B.N | C.Q | D.P |
A.晴朗天气 | B.阴雨绵绵 |
C.电闪雷鸣 | D.寒风刺骨 |
A.终年高温多雨 | B.终年温和多雨 | C.终年寒冷干燥 | D.终年炎热干燥 |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的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外的山坡上,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人造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读克什米尔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文中人造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
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
C.人造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
D.村民抽取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
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
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 |
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
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 |
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

【小题1】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
A.1~3月 | B.4~6月 | C.7~9月 | D.10~12月 |
A.地形地势 | B.气候湿热 | C.河流补给 | D.地壳运动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