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413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2

1.综合题(共5题)

1.
读北美五大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形成五大湖的主要外力作用。
(2)简述圣劳伦斯河的水文特征。
(3)五大湖城市群是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简述该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地区,是挪威最北界国土范围的属地,群岛温度比同纬度的俄罗斯与加拿大地区高了近20'C,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居民约3000人。该地区生活着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靠捕捉海豹和鱼类生存。斯瓦尔巴群岛结冰时间在12月份左右,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下图为斯瓦尔巴群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斯瓦尔巴群岛结冰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晚的原因。
(2)与其他海域相比,推测斯瓦尔巴群岛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
(3)分析气候变暖对生活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熊的影响。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通常,我们用1月平均气温代表冬季气温,下图为1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成都和拉萨各月气温分布示意图。


(1)说出a所代表的地理界线的名称,并举例说明该线的地理意义。
(2)说明成都和拉萨的气温差异。
(3)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为1100~1500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近年来,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的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地的条件。
(3)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为1100~1500 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近年来,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l)说明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的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地的自然条件。
(3)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2题)

6.

年平均气温是指全年各日的日平均气温的算术平均值,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示意图(单位:C)。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图示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小题2】影响P、Q两地年平均气温形成的自然要素分别是
A.地形地势、地形地势B.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大气环流D.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小题3】甲、乙两地
A.沿岸都有暖流流经B.气温季节变化均较小
C.降水都集中于夏季D.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
7.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逢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高跷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A.湖泊较深 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慢
B.河流入湖泥沙量大 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小题2】“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A.外力作用强,土壤易“跑”     B.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B.地表营养物质丰富,便于树木吸收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8.
读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①地
A.灌溉农田较多 B. 冬季降水较多 C. 宜发展畜牧业 D. 地势崎岖高峻【小题2】与②地相比,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气温年较差较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 洋流性质 C. 大气环流 D. 地形起伏
9.
读某区域地形和水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为世界上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该要道沟通了
A.东亚和南亚    B. 西欧与西亚    C. 大西洋与太平洋 D. 太平洋与印度洋【小题2】图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0.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地比该岛其它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盆地
【小题2】M地房屋建筑( )
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
11.

   如图为我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B. 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B.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D. 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小题2】该河最有可能是
A.松花江 B. 塔里木河 C. 淮河 D. 珠江
12.

   2019年6月1日,小王在微博中写到:“我们这里的小麦即将到收获的季节了。大片的麦田看上去如同海洋一般,一望无际。现在麦穗还带有青涩,再过不了几天,就会变成金黄色,呈现出一片金色的麦海。随着微微南风吹拂,麦浪翻滚,农民脸上也会流露出丰收的喜悦。收获的麦田随即会被农民种上玉米,秋后即可收获,再种上小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王所在地区最可能是
A.珠江三角洲    B. 华北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松嫩平原【小题2】对该地区小麦种植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春旱     B. 沙尘天气 C. 洪涝 D. 寒潮天气
13.

   碉房是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墙体用石块垒砌而成,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m,大多数墙壁上面都比下面薄,整面墙呈梯形。据此结合碉房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碉房多出现在我国的
A.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小题2】碉房墙壁最厚处甚至达1m的主要目的有
①防风避寒 ②御敌防盗 ③防水防潮 ④降温防暑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读台湾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台湾岛某地区旗状树冠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图中旗状树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风力     B. 光照 C. 地形 D. 水源【小题2】该旗状树冠最可能出现在台湾岛的
A.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15.
读我国某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图示区域西部7月份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洋流【小题2】若X表示1月份等温线,则X的值最可能为
A.-20°C   B. -22°C   C. -24°C   D. -26°C
16.

   某游客在日记中记录:这里的日出真早,北京时间2:15就已经是白天了,不愧为我国“东方第一镇”。这个边境小镇的市场上,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


据此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方第一镇”一乌苏镇位于
A.①图 B. ②图 C. ③图 D. ④图【小题2】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     B. 俄罗斯 C. 蒙古 D. 韩国
17.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a地的气温特征为
A.冬温夏热 B. 冬温夏凉 C. 终年温和 D. 冬冷夏凉【小题2】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是
A.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