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地。
(2)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
(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4)若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请你设计图中北部区域在农业开发利用方面的可行性方案。

(1)澳大利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 结合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分布图分析,A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3) A地区农业的优点是。
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相关图

材料二 “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物联网及服务的引入,制造业正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久的将来,企业建立全球网络,整合其机器、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
(1)指出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我国东北地区正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请指出东北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
(3)在工业4.0时代,东北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工业竞争力?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A.土壤 | B.地形 | C.劳动力 | D.市场 |
A.减少灰霾污染 | B.缓和热岛效应 |
C.削弱紫外辐射 | D.增强雨岛效应 |

【小题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 B.矿产资源丰富 |
C.优惠的政策 | D.劳动力素质高 |
A.A城 | B.D城 | C.E城 | D.F城 |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③④⑥ | B.②⑤⑥ | C.①③⑤ | D.①④⑥ |
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
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 |
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

【小题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 乙—工业区 丙—住宅区 | B.甲—住宅区 乙—工业区 丙—商业区 |
C.甲—商业区 乙—住宅区 丙—工业区 | D.甲—工业区 乙—商业区 丙—住宅区 |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
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

【小题1】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适宜选择在
A.中心商务区 | B.居民区 | C.商业区 | D.交通方便的城乡接合部 |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有着“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南宁、柳州、桂林的发展相继超过梧州。下图示意广西部分主要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梧州曾是广西第一大城市,主要是由于
A.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 |
B.地处广西通往广东水路枢纽位置 |
C.位于珠三角与北部湾经济圈交汇点 |
D.当地物产丰饶人口多,经济发达 |
A.地处省区交界,地理位置偏远 |
B.区域山地众多,水路运输衰落 |
C.缺少铁路联系,发展动力不足 |
D.政策扶持较少,开放力度较小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
【小题1】工业集聚是因为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汽车厂—石油冶炼厂 | B.钢铁厂—水泥厂 |
C.钢铁厂—金刚石厂 | D.汽车厂—水泥厂 |

【小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 B.乳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混合农业 |
A.价格低廉 | B.减耗保鲜 |
C.绿色优质 | D.品种丰富 |

【小题1】下图中与机器人产业属于同一类型的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生产的各领域 |
B.适用于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岗位 |
C.主要集中在汽车、建筑、生物工程等行业 |
D.能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
①加速该类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降低工厂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③提高工厂的劳动生产率 ④减缓工厂的用工荒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 B.水蚀作用 | C.沉积作用 | D.风化作用 |
A.滥伐森林 | B.开山取石 | C.过度放牧 | D.风化作用 |
A.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C.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

【小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小题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3.选择题- (共2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