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3952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3

1.综合题(共3题)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被誉为“长江之肾”,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7块湿地之一,被称为全球不可多得的巨大的物种基因宝库。近年来,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欧美黑杨的问题突出,截止2017年,种植面积已达28.75万亩。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大,更被视为“生态杀手”。黑杨大部分种植在湖区湿地,需开挖沟渠,幼苗生长需杀虫施肥。从2017年11月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清理欧美黑杨的攻坚行动在湖南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内展开,目前“砍树”行动仍在持续进行中(见图)。


简析大规模种植黑杨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危害。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予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但不同的河段沙金的粒径和富集的位置有较大的差异,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1)指出12月一次年3月、6—8月影响圣母河流域的气压带或风带,并分别说明其对圣母河沙金形成、开采的有利影响。
(2)说出上游河段沙金颗粒的粒径特点及其富集在河道中的位置,并分析原因。
(3)据下图说明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

(4)说明圣母河流域大规模无序开采沙金对河流水文生态的影响。
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以旅游者为主导进行旅游行动流程的设计,从路线、方式和服务看手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具有浓郁个人专属风格的旅行,它提供的是一种个性化、专属化、“一对一”式的高品质服务,这就是新型旅游形式——私人定制旅游。
简要分析说明“私人定制旅游”的流程及好处。

2.单选题(共4题)

4.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0日凌晨3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经过连续作业,将首批重约250吨的新站建设物资卸运到南极罗斯岛(东经163︒46'、南纬74°54')新建站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将首批新站建设物资卸运到南极罗斯岛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A.东南B.西南
C.西北D.东北
【小题2】新站建设选择南极罗斯岛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B.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C.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D.对外运输便利的地区
【小题3】与马克姆峰相比,罗斯岛
A.平均风力小B.年日照时间长
C.平均气压低D.年降雪量较大
5.

   河北承德市双滦区,一座座工业厂房正拔地而起,以前满目的低丘、缓坡、荒滩,已变身为集中连片、错落有致的“坡地工业”区。近几年,承德市通过山地整治,累计新增建设用地近万亩,吸引了雨润集团等28个项目落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承德双滦区发展“坡地工业”的直接原因是
A.山地面积大B.工业用地少
C.人均耕地少D.林地面积大
【小题2】承德双滦区大量发展“坡地工业”,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了坡地的水土流失B.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
C.降低了基础设施的成本D.提高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6.

   针叶樱桃原产于热带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喜光、喜热、怕低温,果实娇嫩,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采摘后维生素C流失很快。上世纪90年代,有植物学家尝试引进我国海南、云南、广西三个省区试种,多年过去后却只在海南形成了规模种植。而形成规模种植的海南针叶樱桃却又遭受市场冷遇,很多种植户收获的针叶樱桃,只能自己找买家,交给一些零星的企业做果汁饮料。近年来我国Y保健品企业在海南建立了天然维生素C生产基地,使针叶樱桃的开发潜力得到了很大发展。该企业生产的天然维生素C,是目前中国市场第一款只用针叶樱桃为原料的天然维生素C,产品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云南、广西引种针叶樱桃未能形成规模种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较少B.热量不足
C.地形崎岖D.土壤贫瘠
【小题2】推测海南针叶樱桃曾遭受商场冷遇原因有
①果品品质不佳
②不适合当地居民口味习惯
③缺乏深加工产业链
④营销理念落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小题3】我国Y企业在海南建立天然维生素C保健品生产基地,最主要目的是
A.扩大市场销售份额B.充分利用原料成分
C.减少原料运输成本D.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7.

   数据中心制冷耗能巨大。一般电力成本占整个大数据中心支出成本的50%-70%,而其中制冷过程消耗的电能又占数据中心所有功耗的40%,散热不充分会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早期数据处理量小、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公司其数据处理中心的散热是安装大型制冷空调解决。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大,数据处理中心的耗能相应增大,有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近年来,微软、阿里巴巴等公司把数据中心建到了水下(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早期数据处理中心的布局主要
A.接近公司总部和科研机构B.接近广大用户和高等院校
C.接近高等院校和廉价电力D.接近廉价电力和广大用户
【小题2】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主要原因是垭口地区
①土地广阔,价格低廉
②风力大
③海拔高,光照强
④气温低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小题3】大型互联网公司把数据中心搬到高原山地的垭口,微软和阿里巴巴则把数据中心建在水下其根本目的都是
A.保护环境B.提高收入
C.降低成本D.创新技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