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三江并流”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省引种小粒种咖啡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但因技术水平有限、缺乏标准化生产管理等,一直以原料供应为主。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在峡谷的两侧山腰处,白天常有一条云雾带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云南省咖啡产业要持续发展需采取哪些措施?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材料二: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111°35 ′)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注:珊瑚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于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
材料三: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1)分析南海诸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例举生活可能面临的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材料一: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材料二: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111°35 ′)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注:珊瑚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于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
材料三: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1)分析南海诸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例举生活可能面临的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单选题- (共8题)
3.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小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小题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 B.风力大 | C.日照强 | D.气温高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 B.低矮、屋顶缓、窗大 |
C.高大、屋顶尖、窗小 | D.低矮、屋顶缓、窗小 |
A.渔业 | B.林业 | C.种植业 | D.牧业 |
4.
下图为我国广东省某古镇周边环境图示及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小题2】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小题3】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 B.街区的挡风防寒 |
C.街区的通风散热 |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
A.a | B.b | C.c | D.d |
5.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小题2】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
C.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 |
6.
【小题2】最适宜当地环境的传统民居是( )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
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
C.千沟万壑 |
D.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A.![]() | B.![]() |
C.![]() | D.![]() |
7.
【小题2】下列地区中,不属于“人类大陆”的是
【小题3】关于图中“人类大陆”①~④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A.平原比山区多 |
B.欧洲比亚洲多 |
C.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
D.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
A.欧洲西部 | B.亚洲南部 |
C.北美北部 | D.亚洲东南部 |
A.①地夏季高温多雨 | B.②地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
C.③地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 D.④地制造业发达 |
8.
【小题2】有关图中P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A.①②③中最适合发展耕作业的是② |
B.图示海域可能形成大渔场 |
C.图中植被分布变化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该地位于北半球 |
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最显著月份7月 | B.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 |
C.形成与风力作用相关,最显著月份1月 | D.组成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9.
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小题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

【小题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团状、河流因素 | B.团状、地形因素 |
C.带状、气候因素 | D.带状、河流因素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