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⑴韩国一旅行团乘船在天津港上岸去北京游览,依次经过____海和____海。
⑵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以_________为界。
⑶图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是___ _ _;该河4、5、6月份径流量最小的原因是
(4)华北平原风沙危害严重,风沙频率最高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
(5)目前,制约甲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天津在干湿区上属于_____

(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
(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但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要,仍需开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合适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东北部水源 | B.东南部热量 | C.西北部热量 | D.西南部 光照 |
(6)与乙相比,甲地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新疆和重庆市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资料(2004年)
| 农业人口(万)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新疆 | 1276 | 3.08 |
重庆 | 2378 | 1.08 |

(1)请根据材料二,说明以前为何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2分)
(2)简要回答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气候条件?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4分)
(3)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线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填字母)盆地。C是 盆地
(4)比较A、C两盆地内河流水文特征的相同点。(2分)
2.单选题- (共7题)

【小题1】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A.贺兰山 | B.阴山 | C.大巴山 | D.秦岭 |
A.长江 | B.汉水 |
C.淮河 | D.黄河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

【小题1】图中P点附近的宗教圣地属于
A.佛教 | B.印度教 | C.伊斯兰教 | D.基督教 |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分布 |

【小题1】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桂 |
B.苏、皖、鄂 |
C.京、辽、鲁 |
D.沪、浙、赣 |
A.经济条件 | B.旅游资源 | C.城市建筑 | D.生态环境 |

A.波斯湾一地中海一大西洋一西欧 |
B.波斯湾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西欧、北美 |
C.波斯湾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日本 |
D.波斯湾一阿拉伯海一印度洋一澳大利亚 |
3.选择题- (共9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A.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 B.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
C.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 D.工业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2014·广东文综·39)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