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河水补给和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下题。

(1)该河流补给方式有多种,图中A表示_____补给,B表示______补给,C表示________补给。
(2)根据河流流量变化,该河为我国_______地区的河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该河流补给方式有多种,图中A表示_____补给,B表示______补给,C表示________补给。
(2)根据河流流量变化,该河为我国_______地区的河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示M地地形区的名称是 ,黄河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是 ,“地上河”发生的河段是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问题,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 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 ,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2)描述山东省12月降水分布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烟台、威海冬季多大雪的原因。
民间一直把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两地称为“雪窝”。每到冬季,胶东半岛都有大雪降临,尤其是烟台、威海地区每年11月之后总会有较大的降雪。下图为1970—2013年12月冷相位(风向以偏北风、西北风为主)平均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

(1)指出图示M地地形区的名称是 ,黄河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是 ,“地上河”发生的河段是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问题,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 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 ,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2)描述山东省12月降水分布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烟台、威海冬季多大雪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昆明市的主要气候特征。
材料一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成都、西安气候统计资料
城市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年降水量(mm) |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 无霜期(天) |
成都 | 6 | 25.1 | 1 500 | 1 071 | 296 |
西安 | -0.9 | 26.6 | 658 | 2 267 | 232 |
(1)分析西安和成都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昆明市的主要气候特征。
4.
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形区名称:
山脉: C_______;D_______。其中属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填字母)。
高原:E_________;F_________。两高原中地面平坦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山脉C南侧是_________高原。
(3)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地形区名称:
山脉: C_______;D_______。其中属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填字母)。
高原:E_________;F_________。两高原中地面平坦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山脉C南侧是_________高原。
(3)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图,总结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通化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_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延伸。
(4)D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也是我国一重要的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
(5)全部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1)分析该图,总结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通化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____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延伸。
(4)D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也是我国一重要的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
(5)全部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6.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小题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小题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 B.6~7月 |
C.6~8月 | D.5~8月 |
A.南旱北涝 | B.南北皆旱 |
C.南涝北旱 | D.南北皆涝 |
7.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湖泊水深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
【小题2】引起该湖泊水深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 B.西北地区 | C.华南地区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A.气温 | B.降水 | C.海陆位置 | D.季风环流 |
8.

【小题1】该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优势是
【小题2】我国建设该管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小题3】该工程中国境内段,建设存在的困难是
①冻土分布广 ②林区线路长 ③高寒缺氧 ④冬季时间长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止于中国黑龙江大庆,全长近1000千米。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优势是
A.投资小 | B.运量小 |
C.连续性强 | D.灵活性好 |
A.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
C.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①冻土分布广 ②林区线路长 ③高寒缺氧 ④冬季时间长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9.
下面是我国的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
10.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1.
读下图,我国部分省行政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省会、简称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小题2】关于图中各省份相关地理事物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省会、简称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太原——秦 |
B.③——武汉——鄂 |
C.⑤——重庆——渝 |
D.⑦——宁夏——宁 |
A.②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有著名的大同煤矿 |
B.④是我国西部省份,为五大直辖市之一 |
C.⑥省是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之一 |
D.⑧省境内东部森林覆盖率高,西部地区草类茂盛 |
12.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垫底。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的是
【小题2】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的是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 B.智力资源密集 |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D.高度国际化 |
A.京津与冀,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三角地区 |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间恶性竞争 |
15.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
【小题2】关于四大盆地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
A.新、川、新、青 | B.新、川、藏、青 |
C.甘、川、藏、青 | D.新、川、新、藏 |
A.④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 B.②盆地西部有平原较平坦 |
C.③盆地位于中温带 | D.①盆地矿藏资源丰富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