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3578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9

1.综合题(共2题)

1.
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2.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运用上述原理,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2.单选题(共5题)

3.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M地相比,N地(  )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
【小题2】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小题3】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
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
C.M地多有阴雨天气
D.N地多有阴雨天气
4.
读“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  )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
【小题2】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
A.位于乙地北侧B.位于乙地南侧C.纬度高于乙地D.纬度低于乙地
5.
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完成下题。

“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6.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小题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①离太阳近 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④B.④⑤C.②③D.②⑤
【小题3】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
B.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
D.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7.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四幅图大气运动图中能正确描述该环流形成过程的是(  )
注: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A.B.C.D.
【小题2】下图中四种局部环流形式,正确的是(  )
A.B.
C.D.

3.选择题(共1题)

8.读我国一月份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