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由于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滥用资源(主要是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加之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易形成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导致红壤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材料2:“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根据上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南方“红色荒漠”形成的潜在自然原因和主要人为原因,将下列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字母的横线中。
①破坏植被 ②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③人口增加 ④水土流失 ⑤自然条件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 。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的形成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描述为 (选择填空)。
A.当地表层土壤的流失 | B.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
C.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 D.下游形成沉积平原 |
材料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距法国巴黎2015年11月30日开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1次缔约方会议已时隔四年时间。
材料2:下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德班、开普敦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请描述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2)根据图11可判断,开普敦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由于气压带、风带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大会召开期间开普敦受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其气候特点是 。
(3)比较德班和开普敦降水特征的差异。

资料:野鸭湖湿地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面积达3939公顷。20世纪90年代,由于缺水严重、植被退化、库区污染等原因,野鸭湖湿地一度“鸟”迹罕至。1997年在此地建成北京市首个湿地自然保护区。2005年以来,随着引妫水河入湿地和“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实施,湿地重现了多样化植物群落。如今,每年至少十万候鸟在这里繁衍栖息,鸟类种类从233种增加到了295种,野鸭湖湿地成了“鸟类天堂”,被誉为“北京观鸟胜地”。
从纬度位置看,北京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所属气候类型是 。(2)旅友关于野鸭湖湿地自驾游的叙述,可信的有 (选择填空)。
A. 到野鸭湖湿地可以通过高速公路直达
B. 可以就近游览康西草原、野生动物园
C. 每年春、秋季自驾去观鸟的人数较多
D. 野鸭湖湿地周边森林密布,人烟稀少
(3)野鸭湖湿地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选择填空)。
A. 涵养水源 B. 调节气候 C. 防风固沙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4)野鸭湖湿地从“鸟”迹罕至到“鸟类天堂”,北京市采取的主要治理和保护措施有
、 、 等。
资料:近年来,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该市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工业发达。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主动融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促进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加快发展步伐。


(1)根据资料,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 。
鄂尔多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信息产业的特点有 (选择填空)。
A.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 | B.产品研发费用低 |
C.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 | D.原料和能源消耗大 |
(3)鄂尔多斯市利用其能源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的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对我国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4)从地理角度,简述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鄂尔多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读下图,Ⅰ、Ⅱ、Ⅲ为我国三大自然区,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Ⅰ、Ⅱ、Ⅲ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由Ⅰ至Ⅲ地势逐渐降低 |
B.Ⅱ区域由于降水稀少,植被以荒漠为主 |
C.Ⅲ区域由于地势高而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 |
D.风力沉积作用塑造了Ⅰ区域的地表形态 |
A.气候和植被 | B.气候和地形 |
C.土壤和植被 | D.水文和地形图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界线
③温带季风区与亚热带季风区的界线
④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整体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纬度地带性 |
A.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 B.随距海远近变化的干湿状况 |
C.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 D.水源等非地带性因素 |
A.深居内陆 | B.地处东南风的背风坡 |
C.海拔高 | D.冰川广布 |
A.太阳能、水能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石油 | D.水能、天然气 |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气候变暖 |
C.旱涝灾害 | D.土地荒漠化 |
A.过度樵采 | B.过度用水 |
C.过度放牧 | D.过度开垦 |
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
③打坝淤地
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黄河①、②处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正确的是
A.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灌溉农业 | B.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航运 |
C.①处发展航运,②处开发水能 | D.①处发展旅游,②处水产养殖 |
A.在③河段重点开发水能 | B.在④河段重点发展航运 |
C.在③河段重点保持水土 | D.在④河段重点打坝淤地 |
A.气候变暖 | B.水土流失 | C.旱涝灾害 | D.土地荒漠化 |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 B.水资源短缺 | C.人口密度较大 | D.洪水灾害频发 |
A.地势平坦广阔 | B.土壤深厚肥沃 |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每年10月4日至10日为世界空间周,2016年的主题是“遥感:开启未来”。目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观测和监测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空间站能够进行全球观测和监测,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计算机技术 | B.遥感技术 |
C.地理信息系统 | D.全球定位系统 |
A.北京的昼渐短、夜渐长 | B.海口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小 |
C.悉尼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 D.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接近尾声 |
A.落差 | B.流速 | C.流向 | D.流量 |
读下图“某旅友暑期期间自行车骑行途经地点的手机截屏图”,完成下列各题。
A.亚热带地区 | B.珠江三角洲地区 |
C.江西省 | D.江南丘陵区 |
A.海拔高,易发高原反应 |
B.临近海洋,易遭遇海啸 |
C.气温高,易中暑 |
D.人烟稀少,易迷路 |
A.遥感 | B.数字地球 |
C.地理信息系统 | D.全球定位系统 |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条件是
A.水能资源丰富 | B.经济发达 | C.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高 | D.人口密集 |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 ②长江径流量大 ③地势平坦 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流域面积大小相当 | B.流域内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 D.流域内均是本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
A.灌溉 | B.防洪 | C.提高航运能力 | D.开发水能 |
A.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 B.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
C.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化 | D.水体和大气污染 不合理排放 |
2009年11月22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江苏省南京市获得“2009年度十大活力省会城市”奖。读下图“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分析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主要原因
A.对外开放 | B.资源开发 | C.大城市扩散 | D.侨乡优势 |
①城镇数量猛增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出现逆城市化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消费市场呈饱和状态 | B.地价、劳动力成本高 |
C.能源、资源消费殆尽 | 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东线主要为大运河,截至2015年12月3日,中线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占北京市生活用水的70%。读下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不足
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小
③华北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小,径流量分布不均
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A.甲至乙 | B.乙至丙 | C.丙至丁 | D.丁至戊 |
A.大幅降低水价 | B.减少抽取地下水 |
C.大力发展制革业 | D.减少喷灌和滴灌设施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
C.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 D.加快“南水”入户 |
①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控制沿线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
④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