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宣武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3331

试卷类型:竞赛
试卷考试时间:2010/4/8

1.综合题(共1题)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2: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3: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办世博会。
【小题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2分)
【小题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单分析其原因。(6分)
【小题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小题4】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小题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材料4: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小题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2.单选题(共3题)

2.
当地时间2月12日18时(区时),第21届冬奥会在温哥华(北纬49°16′,西经123°7′)哥伦比亚体育馆拉开帷幕。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回答l、2题。
【小题1】温哥华冬奥会开幕时
A.日本东京正烈日炎炎
B.智利圣地亚哥正旭日东升
C.美国纽约正夕阳西下
D.英国伦敦正处在深夜
【小题2】下列关于温哥华附近地区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
B.降水主要来自北太平洋暖湿气流
C.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D.沿岸寒流使冬季天气更加寒冷
3.
我国古代地理学家曾形容从桂林沿漓江到阳朔一带的风景为“碧莲玉笋世界”。据此回答8、9题。

【小题1】“碧莲玉笋”所描述的地貌为
【小题2】按旅游资源分类,该景观属于
A.生物景观B.地质地貌景观
C.气候景观D.风土民情
4.
读 “北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小题1】北冰洋沿岸各国纷纷对北冰洋地区进行深海探测,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有利于各国沿海滩涂的开发
B.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
C.该区域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D.探测海水深度,填海造陆
【小题2】(小题2)A半岛多峡湾,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板块活动C.冰川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