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下面的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从青岛出发,驾驶无动力帆船,历经138天不间断的航行,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

(1)出发时,青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与乌鲁木齐相比,昼更长的是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的是____。此时重庆处于___季节。
(2)郭川首次穿越赤道时,以下叙述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最多选三项)
A、遭遇台风 B、正在下雨 C、被太阳直射
D、昼夜等长 E、穿越处地方时比青岛晚
(3)过新西兰后,马上又跨过了日界线,因此日期应该___(加或减)一天。
(4)从合恩角附近一直到好望角,船只顺风顺流,航行较快,对应的风和洋流分别是__、___。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极地东风 D、南赤道暖流
E、西风漂流 F、秘鲁寒流
(5)从好望角到3月16日两次穿越赤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最多选三项)。
A、被太阳直射了一次 B、经过的地区始终昼长夜短 C、可能吹到东南信风
D、直射点在南移 E、北印度洋洋流从西向东流 F、我国正值多雨时期
2012年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从青岛出发,驾驶无动力帆船,历经138天不间断的航行,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

(1)出发时,青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与乌鲁木齐相比,昼更长的是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的是____。此时重庆处于___季节。
(2)郭川首次穿越赤道时,以下叙述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最多选三项)
A、遭遇台风 B、正在下雨 C、被太阳直射
D、昼夜等长 E、穿越处地方时比青岛晚
(3)过新西兰后,马上又跨过了日界线,因此日期应该___(加或减)一天。
(4)从合恩角附近一直到好望角,船只顺风顺流,航行较快,对应的风和洋流分别是__、___。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极地东风 D、南赤道暖流
E、西风漂流 F、秘鲁寒流
(5)从好望角到3月16日两次穿越赤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最多选三项)。
A、被太阳直射了一次 B、经过的地区始终昼长夜短 C、可能吹到东南信风
D、直射点在南移 E、北印度洋洋流从西向东流 F、我国正值多雨时期
2.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重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以下图示中与重庆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__

(2)(填图中代号)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类型是___。
(3)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从北向南,甲乙戊三种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甲气候类型一月均温___(大于或小于)0℃,并在答卷的方框中画出其冬夏盛行的风向。
(4)在图中恰当位置用箭头画出日本暖流,该暖流对日本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并与千岛寒流共同形成了______渔场。

(1)重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以下图示中与重庆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__

(2)(填图中代号)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类型是___。
(3)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从北向南,甲乙戊三种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甲气候类型一月均温___(大于或小于)0℃,并在答卷的方框中画出其冬夏盛行的风向。
(4)在图中恰当位置用箭头画出日本暖流,该暖流对日本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并与千岛寒流共同形成了______渔场。
2.单选题- (共20题)
3.
下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锋面位置示意图,所示准静止锋冬季较长时间控制该地区,锋面云层向东延伸到贵阳上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昆明( )
【小题2】与云南省相比,贵州省( )

【小题1】此时,昆明( )
A.降水量较大 | B.气压较贵阳高 | C.正受寒潮影响 | D.以晴天为主 |
A.地势较低,冬季气温更高 | B.冬季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
C.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 | D.河流结冰期较长 |
4.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四点处于昏线上的是( )
【小题2】图中四点所在日期昼夜平分的是( )
【小题3】图中四点中处于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小题1】图中四点处于昏线上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5.
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四点为二分二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小题2】在我们十月考试的这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
【小题3】在我们十月考试这几天,太阳直射点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表示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秋分日 | B.②-春分日 | C.③-夏至日 | D.④-冬至日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 B.位于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
C.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
6.
读下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江河白昼最长时间比三亚长约4小时,所以夏季漠河气温比三亚高 |
B.漠河是我国位置最北的村庄,该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
C.海南三亚属于五带中的亚热带 |
D.两地昼最长的日期是在同一天 |
A.三亚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
B.漠河白昼最短日也是三亚气温最低时 |
C.漠河白昼时间最长日,也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
D.由表可推出,纬度越高的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7.
2016年10月17日7时49分,神舟11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生发射中心(100°E)成功发射升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后的一个月内
【小题2】发射时,酒泉卫生发射中心的地方时是
【小题1】此后的一个月内
A.酒泉的昼长一直变短 |
B.三亚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变大 |
C.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变慢 |
D.重庆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
A.7时49分 | B.9时09分 |
C.6时29分 | D.7时09分 |
8.
下图所示AB为地轴,A为北极,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ɑ为15°。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小题2】在这一天
【小题3】若此后一段时间ɑ仍在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15°N | B.15°S | C.30°N | D.无法确定 |
A.北京是雾霾天气 |
B.重庆是昼长夜短 |
C.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
D.太平洋的北赤道暖流自西向东流 |
A.赤道上的昼长渐渐缩短 |
B.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加快 |
C.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
D.气压带和风带不断北移 |
9.
2016年6月22晶晶2时,李明给3个朋友同时分别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们那里的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8小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朋友处,纬度最高的是
【小题2】乙朋友那里当天日出地方时为
【小题1】甲、乙、丙三朋友处,纬度最高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5点 | B.8点 | C.10点 | D.14点 |
10.
下图为“北半球某理想等压线图中大气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其中代表风向的字母是
【小题2】对该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其中代表风向的字母是
A.a | B.b | C.c | D.d |
A.最近地面的气压分布 | B.海上的d比陆地上小 |
C.c最终将平等于等压线 | D.b和c始终相互垂直 |
11.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2】对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2】对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中心阳光明媚 |
B.②处为气旋 |
C.①处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
D.②控制下天气晴朗 |
12.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丁处
【小题2】若该图表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若该图表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4】若该图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洋流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丁处
A.风力大于各处 | B.气压高于丙处 |
C.气温高于甲处 | D.多为阴雨天气 |
A.甲地纬度为30° | B.丁地纬度为60° |
C.甲地气压为低压 | D.④为盛行西风 |
A.①表示海水蒸发 | B.②表示地表径流 |
C.③表示下渗 | D.丁表示海洋 |
A.①是墨西哥湾暖流 | B.②表示北赤道暖流 |
C.③洋流性质是寒流 | D.丙地可能形成大渔场 |
13.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小题2】关于Q、R两地降水,正确的是

【小题1】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 B.赤道低气压带 |
C.副极地低气压带 | D.极地高气压带 |
A.Q地的降水量大于R地 |
B.都是空气上升冷却而形成 |
C.R地的降水与季风关系密切 |
D.Q地的水汽来自暖湿的极地东风 |
14.
读下面“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B、C三图中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 A B. B C. C D. 无法判断
【小题2】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由甲风带和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只分布在纬度30-40度间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1】A、B、C三图中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 A B. B C. C D. 无法判断
【小题2】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的风向为东北 |
B.乙气压带为低压带 |
C.丙为东北信风带 |
D.丁是东亚的东南季风 |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热带季风气候 |
15.
读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
【小题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小题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
A.人均占有量大 | B.气候干旱少雨 |
C.空间分布不均 | D.季节分配不均 |
A.利用晴天多发展太阳能发电 |
B.建造大型人工湖以增加降水 |
C.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畜牧业 |
D.大量地开采地下水加强灌溉 |
16.
读下面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所处半球和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小题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小题1】从所处半球和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 | B.北半球、低气压 |
C.南半球、高气压 | D.南半球、低气压 |
A.狂风呼啸 | B.阴雨绵绵 | C.高温多雨 | D.晴朗干燥 |
17.
以下是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的日记片段:“天终于放晴了,同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下雪,可天出奇的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一场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暖锋过境
【小题2】关于此次天气系统过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一场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暖锋过境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
B.过境前这晨的空气为空气 |
C.过境时风力比较小 |
D.过境后的天气对小麦的生长有利 |
18.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及下面“三种辐射”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直接原因是
【小题3】“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小题4】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最不可能发生的时间是

【小题1】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 B.冷锋 | C.反气旋 | D.气旋 |
A.a辐射弱 | B.b辐射弱 | C.c辐射弱 | D.d作用弱 |
A.“放火作煜”,直接加热提高气温 |
B.“放火作煜”,可使得b辐射加强 |
C.“烟气”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 |
D.“烟气”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
A.初春 | B.盛夏 | C.深秋 | D.隆冬 |
19.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下列两锋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锋面及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正确的是
【小题2】以下天气现象中,受甲锋面影响而形成的是

【小题1】关于甲、乙两锋面及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正确的是
A.甲锋面只形成于夏季 |
B.乙锋面为冷锋 |
C.乙锋面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
D.甲锋面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A.四川盆地冬季多阴天 | B.东南沿海的台风 |
C.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 D.北方的沙尘暴天气 |
20.
2015年1月3日,江西九江,受久旱少雨和上游来水减少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注入长江)逼近极枯水位,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的原因主要是( )
【小题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小题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导致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的原因主要是( )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 B.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 C.湖水大量下渗 | D.湖水大量蒸发 |
A.蒸发 | B.水汽输送 | C.降水 | D.地表径流 |
A.水循环发生在四大圈层之间 | B.水循环不能塑造和改变地表形态 |
C.下渗和蒸腾也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 D.鄱阳湖水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
21.
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左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正在建设的下凹式道路绿化带,右图是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凹式绿化带的建设对右图中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小题2】“海绵城市”的建设

【小题1】下凹式绿化带的建设对右图中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A.a增加 | B.b增加 | C.c减少 | D.d不变 |
A.不利于地表污水的排走 |
B.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基塌陷 |
C.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并能减轻城市内涝 |
D.有利于发挥绿化带的道路隔离作用,减少交通拥堵 |
22.
材料一 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世界最大的珊瑚岛国,平均海拔不到2米)的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了一份SOS文件,以呼吁全世界关注该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小题2】图示气温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小题3】在全球气候变化面前,人们并非束手无策,可以采取的有利应对措施有
①填海造陆应对海平面上升 ②保护森林植树种草 ③多使用清洁能源 ④节能减排 ⑤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⑥加强健康教育
材料二 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的变化值)。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波动上升 | B.逐年上升 | C.先降后升 | D.直线上升 |
A.蒸发加剧,全球变得干旱 | B.马尔代夫部分陆地被淹没 |
C.全球各纬度农业生产减产 | D.人们日常生活更温暖舒适 |
①填海造陆应对海平面上升 ②保护森林植树种草 ③多使用清洁能源 ④节能减排 ⑤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⑥加强健康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