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11月校际联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302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综合题(共4题)

1.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次团粒喷播是在被破坏植被的高陡裸露岩石边坡上,瞬间制造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土壤培养基”,使坡上快速形成理想的植物群落。该技术可有效解决高陡裸露岩石坡面以及其他植被自然生长困难地方的植被恢复难题和水土流失问题,在我省矿山生态治理、道路生态建设中有较大的意义。下图显示该技术操作过程。

(1)说明道路建设形成的裸岩地区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
(2)说出山东省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的意义。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加拿大土库特亚克图克小镇位于北冰洋边,这里是看熊出没、赏极光和观测天文的好去处。温哥华、温尼伯是该国南部重要城市,温哥华地区夏季常吹西北风,冬季多吹西南风。下图为该国部分区域图及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1)判断土库特亚克图克镇赏极光的最佳季节并说明原因。
(2)说明温哥华、温尼伯两市气温的差异。
(3)分析温哥华市降水季节差异的成因。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伦古湖为成水湖。上世纪60年代后,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下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及阿勒泰水文站资料图。

(1)分析阿勒泰水文站5月~8月径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3)当地调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它可遮阳避雨、休憩、聚会,防水、防晒,保护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下图为浙江泰顺的姊妹桥)。

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多采用“夏伐秋晾”的时间安排采伐木材。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清乾隆年间建于甲处的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1)分析甲处廊桥建成不久就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2)说明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石料的原因。
(3)推断乙处建廊桥的木材“夏伐秋晾”的自然原因。

2.单选题(共11题)

5.
气象学上,若一年中第一次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均≥10℃,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地与②地入春时间分别是
A.①为5月15日,②为2月20日B.①为3月18日,②为2月25日
C.①为3月18日,②为3月20日D.①为2月20日,②为5月15日
【小题2】造成③、④两地入春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③地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B.③地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C.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季来得早D.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春季来得晚
6.
下图是日照市张老师于10月23日面向正北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A.6:00B.9:00
C.15:00D.18:00
【小题2】该日节气是
A.秋分B.霜降
C.冬至D.小雪
【小题3】从此时开始到日落,树影将
A.先变短后变长,顺时针移动B.先变短后变长,逆时针移动
C.先变长后变短,顺时针移动D.先变长后变短,逆时针移动
7.
读“青海兴海县2016年12月12日~15日气温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可能有
①地面辐射 ②弱冷空气 ③强冷空气 ④冰雪融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导致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角大   ②白天气温高 ③大气稀薄 ④云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右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图中曲线为等风速线,虚线和实线代表不同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湖、岸间环流的原因是
A.地形起伏B.纬度差异
C.季风环流D.热力性质
【小题2】若虚线代表偏西风,实线代表偏东风,则此时地方时为
A.4:00B.9:00
C.14:00D.20:00
9.
2017年5月5日~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
A.甲地位于冷锋后.暴雪
B.乙地位于冷锋前,暴雪
C.丙地受暖锋影响,阴雨
D.丁地受气旋影响,晴朗
【小题2】此时,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东北风
B.阴,西北风
C.晴,气温日较差大
D.阴,气温日较差小
10.
下图为科研团队设计的坝窖联蓄工程示意。该工程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工程的效益有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A.吐鲁番盆地B.河套平原C.黄土高原D.松嫩平原
11.
海洋中水温相等的点的连线,称为等水温线。下图表示两组等水温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小题2】若甲、乙均位于太平洋,纬线分别为25°、30°、35°,则
A.甲图洋流为加那利寒流
B.乙图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12.
读秦岭北坡地质地貌示意图和西安附近渭河河段河道变迁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秦岭北坡地势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岩层水平位移B.岩层垂直位移
C.河流溯源侵蚀作用D.河流下蚀和堆积作用
【小题2】图示西安附近渭河河道呈北迁态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南岸支流含沙量高于北岸,堆积作用强
C.渭河南岸支流多,水流急D.秦岭山地抬升,使渭河南岸地势上升
13.
丹霞地貌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考察时首先命名。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2010年8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第四十个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具有顶平、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右图为广东省丹霞山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B.b→a→c→d→f→e
C.a→b→c→d→e→fD.d→c→b→a→f→e
【小题2】图示丹霞地貌景观,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A.具有平衡功能B.具有生产功能
C.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14.
一位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竞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仔细观察这些植物呈簇状匍匐在地面,具有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流石滩遍地碎石可能是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小题2】根据流石滩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该地区
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B.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C.干旱缺水,沙漠广布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
15.
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多相的物质系统。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水分和空气等组成。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图为四川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海拔3500m为林线)及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A.高山草甸带B.常绿阔叶林带
C.高山针叶林带D.高山灌木丛林带
【小题2】该山东坡
A.常绿阔叶林处的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
B.林线附近土壤内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a植被处归还给地表的生物量远远大于落叶林处
D.b植被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比次生阔叶林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