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 地理 高考选择题专练 类型八 实验演示型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2968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9

1.单选题(共6题)

1.
某市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指南针和半圆尺进行地理探究实践活动(如下图所示)。读“活动现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北京时间6月22日12:40时,丙同学观察到自己的影子最短。此时,甲与乙测得的度数为86.5°,该地最可能是(  )
A.广州B.上海C.长春D.海口
【小题2】该日当地昼长和北京时间12时的影子的朝向最接近(  )
A.11时20分 东北B.12时 西北
C.13时15分 西南D.14时10分 东南
2.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两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8℃B.10℃
C.12℃D.20℃
【小题2】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
C.③D.④
3.
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  )
A.南印度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B.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C.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D.北冰洋洋流系统
【小题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  )
①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
②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
③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
④F1附近悬挂冰块,F4附近悬挂加热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2016年2月6日03时57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台湾高雄市(北纬22.94°,东经120.54°)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材料可知,这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地壳B.地幔顶部
C.地幔底部D.软流层
【小题2】关于此次地震图示成因正确的是(  )
A.B.
C.D.
【小题3】对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美洲的智利多地震与其处在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尼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5.
图甲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实践证明,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种草的效果更好。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选了一块试验地。根据积雪厚度设计了同面积的两种样地和一个对照样地。样地A:积雪厚度30 cm;样地B:积雪厚度10 cm;对照样地:无积雪区(通过人工处理)。图乙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种草的效果好于种树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树木蒸腾作用较草原强烈
②树木保持水土能力较草原弱
③降水条件更适宜草原发展
④树木防风固沙能力比草原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小题2】根据实验可以得出(  )
A.牧草的生长速度与积雪厚度关系不大
B.不同积雪厚度的牧草累计生物量最终相当
C.在5月1日前,样地A的牧草生长快于样地B
D.在5月6日后,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
【小题3】推测该区域积雪利于牧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融化能改善土壤水分
B.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
C.积雪融化能补充土壤养分
D.积雪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6.
下图是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若该图示意某真实的湿地生态系统,则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  )
A.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B.湿地下游流速明显减慢
C.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D.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