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255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6/2

1.综合题(共2题)

1.
(环境保护)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荒漠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正在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
(3) ①②③三个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④⑤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大量人口涌入上海,对上海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图二分析上海常住人口变化及对上海市区的积极意义。

2.选择题(共6题)

3.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写出个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填一词。

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blank#}1{#/blank#}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blank#}2{#/blank#}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blank#}3{#/blank#}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blank#}4{#/blank#}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5.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blank#}1{#/blank#}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blank#}2{#/blank#}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blank#}3{#/blank#}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blank#}4{#/blank#}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6.

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拟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 {#blank#}1{#/blank#}产生,经 {#blank#}2{#/blank#}传播到人耳.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 {#blank#}3{#/blank#}处控制噪声.

7.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为400g的圆筒,筒内装有16cm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底面枳为40cm2、高为8cm的金属柱,当金属柱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液体中直到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柱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圆筒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g=lON/kg)

求:

8.

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2NaOH+O2

3.单选题(共6题)

9.
图为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总量及人均径流量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分别为( )
A.松花江、黄河、珠江B.松花江、珠江、黄河
C.珠江、松花江、黄河D.黄河、珠江、松花江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淮河的径流量比辽河大,主要是因为淮河的流域面积比辽河大
B.松花江单位面积的径流量是辽河的两倍多,说明松花江地区的降水量也是辽河的约两倍多
C.黄河流域的人口比淮河流域人口多
D.黄河流域人口密度比淮河流域少
10.
读某日晨昏线图(图中表示一条完整的晨线或昏线,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经度为
A.20°WB.0°
C.20°ED.50°E
【小题2】此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70°B.50°C.30°D.10°
【小题3】此日,北京的昼长时间大约为
A.9.5小时B.10.5小时C.12小时D.16小时
11.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地区的地下水与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
B.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
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
D.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
【小题2】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A.地区内空气湿度减少
B.地区内的蒸发量减少
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
D.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下降
12.
3月11日日本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淹没了东北部地区,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号、三号和二号反应堆分别在当地时间12日15时36分、14日11时01分和15日晨6时10分发生氢气爆炸。放射性的物质随外排泄的水蒸气一起泄漏,大量冷却水被排入海洋,引发恐慌,灾民大规模外撤。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核辐射的泄漏造成灾区哪两个产业损失最大( )
A.农业B.工业
C.旅游业D.交通运输业
【小题2】放射性的物质随大气和洋流向外扩散,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在这期间,日本北部地区降雨天气有利于日本灾区放射性的物质扩散,周围地区受影响较小
B.我国东北地区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更严重,是因为该季节盛行东南风,处于下风地带
C.受大量冷却水被排入影响,日本北海道渔场产量销量严重下降
D.日本太平洋沿岸受影响比日本海更严重,并向东偏北方向扩散
13.
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a环节的水量等于b环节和d环节的水量总和
B.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C.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e环节的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小题3】【小题4】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
B.g环节为变质作用
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小题5】【小题6】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增加
B.f环节蒸腾加强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14.
中美洲97°W,18°N附近某山的东坡平均气温、自然带垂直分布

【小题1】该山地较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有(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河流源远流长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C.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
D.受沿岸暖流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