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满分冲刺(七)天气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225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综合题(共2题)

1.
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甲)和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乙)。

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

(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自然灾害与防治)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作用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
材料二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如下图所示)。

(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特征。
(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应对措施。

2.单选题(共6题)

3.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第各题。

【小题1】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及出现时间分别是()
A.高压中心,3~4月B.低压中心,4~5月
C.锋面,6~7月D.反气旋,7~8月
【小题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4.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小题2】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
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
B.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
C.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
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
5.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四个城市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丙
【小题2】此时一艘自乙向丁航行的货轮航行至丙地南侧300千米的海域,该货轮
A.顺风逆水B.顺风顺水C.逆风逆水D.逆风顺水
6.
读北京市8月12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和该地PM2.5数值变化曲线,图中天气系统正向东移动。回答各题。

【小题1】图示时刻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A.高压脊B.低压槽
C.反气旋D.暖锋
【小题2】依据图中信息,判断9点~21点导致PM2.5明显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暴雨天气,沉降污染物
B.北风强劲,吹散污染物
C.山脉阻挡北面风沙
D.交通高峰,车辆排放尾气多
7.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单位:hPa)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小题2】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8.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判断图示季节是
A.冬季B.夏季
C.春季D.秋季
【小题2】下图正确反映沿60°纬线,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