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的是哪一处,原因是什么?
(3)③处的洋流和丙处的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4)有一艘轮船从我国的上海出发,驶往美国的洛杉矶,借助哪些洋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的是哪一处,原因是什么?
(3)③处的洋流和丙处的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4)有一艘轮船从我国的上海出发,驶往美国的洛杉矶,借助哪些洋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2.
下面左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因素影响。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_______影响。
(2)右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左图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因素影响。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_______影响。
(2)右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是 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
(2)图中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是______阶段(填字母)。
(3)图中人口增长和世代更替都缓慢的是______阶段(填字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是 ________,计算公式是______。
(2)图中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是______阶段(填字母)。
(3)图中人口增长和世代更替都缓慢的是______阶段(填字母),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4.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关于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木柴 | B.②曲线表示煤炭 | C.③曲线表示石油 | D.④曲线表示潮汐能 |
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 | 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木柴和煤炭 |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木柴 | D.目前石油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
5.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 )
【小题2】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

【小题1】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 )
A.成都、乌鲁木齐 | B.拉萨、重庆 |
C.石家庄、西安 | D.包头、杭州 |
A.气候湿润 | B.大气透明度差 |
C.海拔高,空气稀薄 | 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
6.
阅读天气资料,回答 下面小题。

【小题1】2016 年 12 月 25 日 菏泽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
【小题2】菏泽这几天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
【小题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2016 年 12 月 25 日 菏泽日温差小的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弱 | B.地面辐射强 |
C.太阳辐射强 | D.大气逆辐射强 |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A.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
B.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C.东亚吹东南风 |
D.南亚吹西南风 |
7.
(2014.江苏高考)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 B.温和干燥 |
C.高温多雨 | D.高温干燥 |
9.
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地下水水位上升 | D.地表径流量增加 |
A.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 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
10.
读“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洋流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M 地所在国家地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国( )
【小题3】受洋流影响,N 地( )

【小题1】关于图中洋流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B.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C.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D.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A.气候温暖湿润 | B.地处板块交界处 | C.周围被海洋包围 | D.沿岸有暖流经过 |
A.高温多雨 | B.草原广阔 | C.森林密布 | D.附近有著名渔场 |
11.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申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
【小题2】关于“血迹石”和“干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 B.大理岩和砂岩 | C.石灰岩和玄武岩 | D.砂岩和片麻岩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
B.“血迹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 |
12.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其中⑦表示地壳上升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
【小题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②——外力作用 |
B.③——固结成岩作用 |
C.④——变质作用 |
D.⑤——重熔再生作用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
13.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 )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

【小题1】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处谷地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 B.②处地下油气资源丰富 |
C.③处总有泉水出露 | D.④处低地的形成就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14.
下图表示北半球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小题2】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小题3】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 B.流水堆积 | C.风力侵蚀 | D.风力堆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
C.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
D.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
15.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
【小题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小题1】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
17.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小题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目前我国的是( )

【小题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丁—丙—乙—甲 |
C.丙—丁—乙—甲 | D.乙—丙—甲—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9.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小题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小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 B.老年人口比重 |
C.青壮年人口比重 | D.少儿人口比重 |
A.a方案较合理 | B.b方案较合理 |
C.c方案较合理 | D.均不合理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