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16-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18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2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3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体安装完成。该望远镜口径达500米,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射电望远镜依靠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来工作。大窝凼洼地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广人稀,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片浅海。
材料二 射电望远镜景观图和贵州省地形图。

(1)指出贵州省的地形特征。
(2)分析大窝凼从浅海到洼地的过程。
(3)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选址大窝凼洼地的原因。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喜冷凉、低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块茎生长适温为16~18℃,温度高于25℃,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适温15~25℃,超过39℃停止生长。的的喀喀湖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的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湖面周期性涨落明显。湖区流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口密度小,湖泊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的作物除马铃薯外,其余基本种植从事动物饲养的饲料。湖区气候凉爽,年降水量约600~700mm,干湿季节极其分明,养育了该区域丰富的高山草场,为地方政府借鉴青藏高原发展放牧业提供了条件。下图为的的喀喀湖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解释的的喀喀湖为淡水湖的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的的喀喀湖区域引进青藏高原牦牛发展畜牧业不可行的理由。
问题②:推测的的喀喀湖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南部,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山岭高耸,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沟谷幽深,气候干热,河流自北向南流。
材料二:横断山区也是我国许多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国宝大熊猫就分布于东北部山区。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许多动物大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今天。大熊猫体型肥硕,偏食箭竹。
材料三:雅西高速公路从雅安到西昌,全长244公里。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全线桥隧比高达55%,被称作“云端上的高速公路”。左图为“雅西高速公路景观图”,右图为“横断山区山河形势和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1)阅读材料三,描述该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大熊猫之所以能在横断山区保存下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雅西高速公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
(4)横断山区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后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请解释该地区容易产生滑坡的自然原因。
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境内河湖广布。该国的伊塞克湖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深水湖泊,湖水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湖泊东岸积雪时间长。


(1)简述吉尔吉斯斯坦的地理位置。
(2)简述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形地势特征。
(3)简析伊塞克湖东岸积雪量大的自然原因。

2.单选题(共9题)

5.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欣赏“猴子观海”景观需要
A.把握观赏时机B.站在特定位置很欣赏C.抓住景观特色D.以情观景
【小题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岩浆活动
【小题3】黄山一年中云雾天气达200多天,特别是冬春季节,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下列对黄山冬春季节多云雾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   ②黄山温泉蒸发量大   ③冬春季节黄山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黄山地区空气中的凝结核多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6.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程度,空气湿度增加和植被覆盖率升高会使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下图中甲为秦岭太白山地形图,乙为该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图(数据来源于各气象站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A气象站7月均温为20.5℃,B气象站7月均温可能为
A.24℃B.26℃C.28℃D.30℃
【小题2】与北坡相比,南坡
A.夏季气温较高B.大气湿度较小
C.冬季降水较少D.植被覆盖率较低
【小题3】太白山北麓传统民居多呈坡屋顶及南北窄东西长的内庭院设计风格,主要原因是
A.夏季干热时间长,利于遮荫B.增强夏季风,加快散热
C.冬季气候较干燥,改善湿度D.冬季降雨多,利于排水
7.

   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社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养生地产已经被列为了住宅产业的稀缺产品。受此感染,许多城市试图打造中国的“养老小镇”。下图为养生小镇规划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城市养老条件差
B.独生子女养活不了老人
C.经济发展水平高,老人们喜欢安静
D.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产生的需求
【小题2】下列有关养老小镇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
A.在远离城市的山区,生态环境好、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建设养老小镇
B.可在小镇上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
C.可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养老小镇
D.养老小镇要注重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的设计和配置
【小题3】在养生小镇规划图中,字母所示功能区正确的是(  )
A.A区建设成接待中心
B.B区最适合发展养生地产
C.C区更适合发展养生地产
D.D区适合发展养生中心
8.
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2014年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
A.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B.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C.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D.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小题2】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该区旅游人口增多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该区就业环境改善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小题3】该表反应了该区
A.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D.低技能流动人口比重大
9.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    )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2】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
①太阳光照充足   ②莱蒙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③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吸收的热量   
⑤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⑤
【小题3】图中葡萄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 (    )
A.增大田间温差B.抑制杂草生长C.保持田园水土D.接受阳光直射
10.
下图中甲地葡萄品质优良,是秘鲁国酒——皮斯科酒的生产原料。近年来,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最佳葡萄酒厂选址是
A.原料丰富的甲地B.水质优良的乙地
C.交通便利的丙地D.市场广阔的丁地
【小题2】葡萄生产规模扩大受到很多专家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最可能是
A.加剧水土流失B.冷藏储存费用高
C.导致下游地区荒漠化D.距离市场远
11.

   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艇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B.生态环境好
C.原料丰富D.交通便利
【小题2】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地价格上涨B.工资成本上升C.企业竞争加剧D.服装设计过时
【小题3】企业在新疆建厂后,影响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服装质量提高B.服装价格上升C.降低运输成本D.方便了解市场
12.
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永定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小题2】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  )
A.多样性B.非凡性C.可创造性D.永续性
【小题3】客家土楼按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属于(  )
A.地文景观B.遗址遗迹C.水文景观D.建筑与设施
13.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是一个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景观与“篁岭晒秋”同属一类的是
A.丽江古城B.漓江风景C.坝上草原D.端午赛舟
【小题2】对“篁岭晒秋”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
B.旅游产品独特,具有非凡型
C.远离著名旅游景点 (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D.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