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面左图为“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2)该日, C点昼长为 小时。
(3)左图所示时间,长阳的昼夜情况是 。
(4)左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此时B的昼长 小时。
(5)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此时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1)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2)该日, C点昼长为 小时。
(3)左图所示时间,长阳的昼夜情况是 。
(4)左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此时B的昼长 小时。
(5)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此时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2.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A、C、D为不同种类的岩石,B是岩浆,则A: C: 。
(2)若此图表示水循环过程,则代表我国夏季风的是 ,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环节是 。
(3)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A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副极地低气压带,A和②控制下气候特点是 ,植被类型是 。
(4)若此图是全球表层大洋环流中的一部分,①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则③是 ,③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请简要叙述。

(1)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A、C、D为不同种类的岩石,B是岩浆,则A: C: 。
(2)若此图表示水循环过程,则代表我国夏季风的是 ,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环节是 。
(3)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A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副极地低气压带,A和②控制下气候特点是 ,植被类型是 。
(4)若此图是全球表层大洋环流中的一部分,①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则③是 ,③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请简要叙述。
3.
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 原因是 。
(3)在图中①、②、③三处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图中方向是 (逆、顺时针)(2分);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 ②是 ; ③是 。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 原因是 。
(3)在图中①、②、③三处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图中方向是 (逆、顺时针)(2分);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 ②是 ; ③是 。
2.单选题- (共20题)
4.
雷州半岛每年平均有90多天可听到雷声。读雷州半岛简图,雷州半岛多雷雨天气的原因是


A.位于西北太平洋,多热带气旋 | B.地势低平,多冷锋活动 |
C.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 | D.三面临海,水汽充沛,对流旺盛 |
5.
2013年9月13日凌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了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A.穿越密集的小行星带后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近距离相望 |
B.沿途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轨道面 |
C.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 |
D.观测到太阳系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
8.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小题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小题3】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小题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成反比 | D.没有相关性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
A.5年 | B.11年 | C.37年 | D.76年 |
9.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为( )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小题4】日本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 )

【小题1】图中甲为( )
A.地表 | B.软流层 | C.莫霍界面 | D.古登堡界面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
A.季节的产生 | B.昼夜交替 | C.昼夜长短的变化 | D.极昼和极夜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B.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C.火山活动剧烈 | D.日本是群岛国家 |
10.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
13.
下图为某等值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为北半球高空等压线图,且a>b>c>d,则相应近地面风力最大区域的风向为
【小题2】若为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示意图,且a<b<c<d,
则该城市扩展最快的方向最有可能为

【小题1】若为北半球高空等压线图,且a>b>c>d,则相应近地面风力最大区域的风向为
A.西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南风 |
则该城市扩展最快的方向最有可能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4.
2018年11月18日新闻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地多次发生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调查发生火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地遍布天然“燃料”——枯枝落叶。下图阴影部分为加州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小题2】造成本次森林大火蔓延的天然“燃料”——枯枝落叶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1】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A.该季节降水比常年少 | B.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
C.夏季遭遇到严重干旱 | D.该季节气温低热量少 |
16.
下图示意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祖国上空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云系图推断,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 )
【小题2】以下能反映图示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的是( )
【小题3】此时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 )

【小题1】据云系图推断,该影像图拍摄的时间最可能为( )
A.1月 | B.4月 | C.8月 | D.11月 |
A.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 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C.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 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
A.![]() | B.![]() | C.![]() | D.![]() |
17.
中国是受寒潮影响较大的国家。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1月12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时刻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对此时天气状况的描述,不符合实地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时刻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比②地风速大 | B.①地比③地云量少 |
C.②地比③地气温高 | D.②地比④地气压低 |
A.兰州—寒风凛冽 | B.贵阳—阴雨连绵 |
C.太原—大雪纷飞 | D.中山—狂风暴雨 |
18.
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小题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小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⑤ | B.⑥ | C.⑦ | D.⑧ |
19.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小题2】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小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②④①③ | D.③①④② |
A.区域性 | B.差异性 | C.整体性 | D.开放性 |
22.
201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小题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小题3】在三圈环流中,处于上升气流的位置是( )
【小题4】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该地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有“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人口基数大 |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C.人口死亡率低 | D.国外人口迁入 |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 D.人口再生产处于“传统型”阶段 |
A.南北纬30°附近地区 |
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
C.极地附近 |
D.副热带地区 |

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 |
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 |
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 |
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
23.
读四川省遂宁市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小题2】表中数据能反映的该市人口问题是
常住人口 | 男 性 | 女 性 | ≥ 65岁人口 | 出生率 | 死亡率 |
329万人 | 165万人 | 164万人 | 37万人 | 8.4‰ | 5.1‰ |
【小题1】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C.现代型 | D.过渡型 |
A.性别结构严重失调 | B.人口老龄化 |
C.就业压力大 | D.劳动力成本低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