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为“我国冬季某日某天气系统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受M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时甲、乙两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_地。
(2)当M天气系统经过丙地时,丙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降温、________。
(3)冬春季节,M类型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常给我国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为减轻这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农业生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

(1)受M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时甲、乙两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_地。
(2)当M天气系统经过丙地时,丙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降温、________。
(3)冬春季节,M类型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常给我国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为减轻这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农业生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
2.
左图为“泰国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泰国首都曼谷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题。

(1)泰国位于东南亚,其____________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____________(粮食作物)。
(2)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
(3)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列举两个方面说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泰国位于东南亚,其____________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____________(粮食作物)。
(2)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
(3)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列举两个方面说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读珠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上游河段的主要开发方向是____,上游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
(2)珠江中上游地区石灰岩广布,在流水长期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如景观图所示的地貌类型;指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
(3)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简述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珠江上游河段的主要开发方向是____,上游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
(2)珠江中上游地区石灰岩广布,在流水长期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如景观图所示的地貌类型;指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
(3)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简述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4.

【小题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由于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洞庭湖湿地的价值是
近几个世纪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图5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偷猎 | B.栖息地的丧失 | C.外物种入侵 | D.其他原因 |
A.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 B.调蓄洪水 |
C.维护生物多样性 | D.航运 |
5.
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
7.
读下面四种不同降雨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
【小题2】冷锋影响下,能形成( )

【小题1】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梅雨 | B.伏旱 |
C.秋高气爽 | D.狂风暴雨 |
8.
下图为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①、②、③、④水循环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中山地最可能是
【小题3】甲地至乙地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小题1】图示①、②、③、④水循环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背斜山 | B.断块山 | C.向斜山 | D.火山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C.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D.整体性 |
11.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图完成下题。

【小题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小题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小题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 B.社会可持续发展 |
C.生态可持续发展 | D.文化可持续发展 |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