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2.
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问题。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山麓地带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地表与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的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1)说明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比地上输水的好处。
(2)说出坎儿井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该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名称。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山麓地带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地表与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的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1)说明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比地上输水的好处。
(2)说出坎儿井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该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名称。
3.
下图为同一气候类型区的甲乙两地地形剖面图,并在两地形区都发现了类似丙图所示的冲积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与乙地形相比,甲地形的突出特征:
(2)考查发现甲地区的冲积扇规模大于乙地区的冲积扇,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说明原因:

(1)描述与乙地形相比,甲地形的突出特征:
(2)考查发现甲地区的冲积扇规模大于乙地区的冲积扇,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说明原因:
4.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
(2)图中显示人口承载状况有明显地区差异,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3)说明广东有何优势吸引湖南、江西人口迁往广东:

(1)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
(2)图中显示人口承载状况有明显地区差异,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 B.消费水平 |
C.科技发展水平 | D.资源的丰歉程度 |
2.单选题- (共18题)
5.
据新华社北京 2017 年 10 月 17 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活跃 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 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双小行星相互绕转的同时,又共同绕转的天体是
【小题2】关于这对小行星的描述正确的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双小行星相互绕转的同时,又共同绕转的天体是
A.地球 | B.火星 | C.太阳 | D.木星 |
A.能发射出较强的可见光 | B.能反射太阳的光 |
C.表面温度高于水星 | D.比双小行星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地月系。 |
6.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航天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小题1】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 | B.太阳活动 | C.流星 | D.太阳辐射 |
A.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 |
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 |
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
D.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
7.
读太阳辐射辐射随波长的能量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
【小题2】阴天时,教室里面比晴天时黑暗,是因为

【小题1】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
A.a段 | B.b段 | C.c段 | D.ac段 |
A.云对a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 | B.云对b段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 |
C.云对c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 | D.云对b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 |
8.
2013年,一个区域直径已经超过地球大小的太阳活动现象形成于太阳表面(图中箭头指向位置)。据此,回答7-8题。

【小题1】此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小题2】关于此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此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A.光球层 | B.色球层 | C.日冕层 | D.核反应区 |
A.该类太阳活动出现时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 |
B.该类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 |
C.该类太阳活动区域的温度比其周围温度高几十倍 |
D.该类太阳活动可直接导致地球上出现极光现象 |
9.
2017年9日,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地震致使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界面的是
【小题2】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小题3】喀斯特地貌景观隶属的圈层是

【小题1】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界面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③ |
C.⑤ | D.⑥ |
11.
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因为(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B.b辐射为红外线 |
C.b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12.
读我国某地某年10月13~19日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白天气温降低最明显的是
【小题2】在这次天气过程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小题3】该地极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小题1】白天气温降低最明显的是
A.13-14日 | B.14-15日 | C.15-16日 | D.16-17日 |
A.13日 | B.15日 | C.17日 | D.18日 |
A.内蒙古高原 | B.华北平原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
13.
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小题2】关于乙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小题1】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 |
B.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凹陷 |
C.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
D.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14.
读热力环流侧视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小题4】在压强差异作用下,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是

【小题1】【小题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 B.气压:d>a>b>c |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ab气温有差异 | D.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dc气温有差异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5.
读某地某时刻气温、气压随海拔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小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
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约是20 ℃~-60 ℃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
B.②层因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
C.①层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
D.②层云雨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
16.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据寒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描述最符合影响我国寒潮源地的自然条件是
【小题2】寒潮爆发会造成
【小题3】一般年份,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小的是
【小题1】下列描述最符合影响我国寒潮源地的自然条件是
A.起伏变化大的高纬度陆地表面 | B.单一广阔的高纬度陆地表面 |
C.起伏变化大的低纬度陆地表面 | D.单一广阔的高纬度洋面 |
A.洪涝灾害 | 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
C.南方沙尘暴天气 | D.水土严重流失 |
A.雅鲁藏布江谷底 | B.准格尔盆地 |
C.华北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17.
读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暴雨洪涝多发的年份,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小题2】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汛期水流方向的是

【小题1】暴雨洪涝多发的年份,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A.a,c | B.b,c,d | C.a,b,c,d | D.a,b,c,d,e |
A.![]() | B.![]() |
C.![]() | D.![]() |
18.
【小题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
【小题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以下哪种矛盾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几乎是处处要求达到极致。新建的住宅区所在 地域一般都处于高地,形成一定的坡面,居民小区的绿地也有坡度,都有利于雨水自然下流。连市 内高架路路面都设置了雨水收集管道,防止任何雨水被浪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 B.降水 | C.水汽输送 | D.径流 |
A.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 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 |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
19.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的原因主要是
【小题2】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小题1】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的原因主要是
A.河、湖面积减少 | B.植被覆盖率降低 | C.耕地面积扩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 B.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 D.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
20.

【小题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小题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小题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读下面的地貌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 B.四川盆地 | C.华北平原 | D.准格尔盆地 |
A.全年高温多雨 | B.夏季高温多雨 | C.全年降水稀少 | D.冬季寒冷干燥 |
A.流水侵蚀 | B.冰川侵蚀 | C.风力侵蚀 | D.波浪侵蚀 |
21.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小题3】【小题4】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小题1】【小题2】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河流 | D.土壤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