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16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综合题(共4题)

1.
读太阳系三成员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行星名称: ①    
(2)对比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说明①行星不具有适合生命物质的条件及其原因。
2.
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问题。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山麓地带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地表与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的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1)说明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比地上输水的好处。
(2)说出坎儿井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该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名称。
3.
下图为同一气候类型区的甲乙两地地形剖面图,并在两地形区都发现了类似丙图所示的冲积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与乙地形相比,甲地形的突出特征:
(2)考查发现甲地区的冲积扇规模大于乙地区的冲积扇,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说明原因:
4.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2)图中显示人口承载状况有明显地区差异,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的丰歉程度
(3)说明广东有何优势吸引湖南、江西人口迁往广东:

2.单选题(共18题)

5.
据新华社北京 2017 年 10 月 17 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活跃 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 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双小行星相互绕转的同时,又共同绕转的天体是
A.地球B.火星C.太阳D.木星
【小题2】关于这对小行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发射出较强的可见光B.能反射太阳的光
C.表面温度高于水星D.比双小行星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地月系。
6.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B.太阳活动C.流星D.太阳辐射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航天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
A.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
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
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D.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7.
读太阳辐射辐射随波长的能量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
A.a段B.b段C.c段D.ac段
【小题2】阴天时,教室里面比晴天时黑暗,是因为
A.云对a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B.云对b段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
C.云对c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D.云对b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
8.
2013年,一个区域直径已经超过地球大小的太阳活动现象形成于太阳表面(图中箭头指向位置)。据此,回答7-8题。

【小题1】此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核反应区
【小题2】关于此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类太阳活动出现时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
B.该类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
C.该类太阳活动区域的温度比其周围温度高几十倍
D.该类太阳活动可直接导致地球上出现极光现象
9.
2017年9日,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地震致使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界面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3】喀斯特地貌景观隶属的圈层是
A.①B.③
C.⑤D.⑥
10.
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
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b辐射为红外线
C.b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小题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因为(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12.
读我国某地某年10月13~19日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白天气温降低最明显的是
A.13-14日B.14-15日C.15-16日D.16-17日
【小题2】在这次天气过程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13日B.15日C.17日D.18日
【小题3】该地极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
13.
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关于乙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
B.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凹陷
C.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D.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小题3】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4.
读热力环流侧视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B.气压:d>a>b>c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ab气温有差异D.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dc气温有差异
【小题3】【小题4】在压强差异作用下,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
读某地某时刻气温、气压随海拔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约是20 ℃~-60 ℃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C.①层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D.②层云雨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16.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据寒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描述最符合影响我国寒潮源地的自然条件是
A.起伏变化大的高纬度陆地表面B.单一广阔的高纬度陆地表面
C.起伏变化大的低纬度陆地表面D.单一广阔的高纬度洋面
【小题2】寒潮爆发会造成
A.洪涝灾害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C.南方沙尘暴天气D.水土严重流失
【小题3】一般年份,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小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底B.准格尔盆地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17.
读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暴雨洪涝多发的年份,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A.a,cB.b,c,dC.a,b,c,dD.a,b,c,d,e
【小题2】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汛期水流方向的是
A.B.
C.D.
18.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对雨水收集的方式几乎是处处要求达到极致。新建的住宅区所在 地域一般都处于高地,形成一定的坡面,居民小区的绿地也有坡度,都有利于雨水自然下流。连市 内高架路路面都设置了雨水收集管道,防止任何雨水被浪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小题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缓解以下哪种矛盾
A.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19.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的原因主要是
A.河、湖面积减少B.植被覆盖率降低C.耕地面积扩大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2】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B.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D.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20.

   读下面的地貌景观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准格尔盆地
【小题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D.冬季寒冷干燥
【小题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波浪侵蚀
21.
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
【小题3】【小题4】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A.①B.②C.③D.④
22.

   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
B.2014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
C.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
D.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
【小题2】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④引进外籍劳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