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北半球__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所示的日期为_________。
(2)该日A、B两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__。与A地相比,B地自转线速度____(较大,较小)。
(3)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__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快、慢)。

(1)图甲为北半球__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所示的日期为_________。
(2)该日A、B两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__。与A地相比,B地自转线速度____(较大,较小)。
(3)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__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快、慢)。
2.
读某地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3分)
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仅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2分)
(3)图中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分别为:①是 ,②是 ,③是 。(3分)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2分)

(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3分)
甲 ;乙 ;丙 。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仅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2分)
(3)图中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分别为:①是 ,②是 ,③是 。(3分)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2分)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
2.单选题- (共7题)
3.
【小题1】该天体属于
【小题2】天文学家推测该星球上没有“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天体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了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天体。它拥有大气层,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生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天体属于
A.恒星 | B.卫星 | C.行星 | D.星云 |
A.没有水 | B.距离恒星太近 | C.温度太低 | D.体积太小 |
4.
红叶观赏指数是指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它是确定红叶最佳观赏区的主要依据。下表是某年北京红叶最佳观赏区的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红叶最佳观赏区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2】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

【小题1】导致红叶最佳观赏区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 B.光照 | C.风 | D.气温 |
A.新疆喀纳斯 |
B.吉林红叶谷 |
C.南京栖霞山 |
D.辽宁省丹东天桥沟 |
5.
下图为某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为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变化最明显的是


【小题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冷锋 | B.北半球暖锋 |
C.南半球冷锋 | D.南半球暖锋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6.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雨水处理直接影响的是( )
【小题2】最适宜推广该类房屋的城市是( )

【小题1】图示雨水处理直接影响的是( )
A.蒸发 | B.下渗 | C.水汽输送 | D.地表径流 |
A.天津 | B.乌鲁木齐 | C.哈尔滨 | D.拉萨 |
7.
下图为某地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貌名称为
【小题2】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小题1】图中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 B.冲积平原 | C.冲积扇 | D.沙丘 |
A.流水侵蚀 | B.风力沉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沉积 |
8.
【小题1】图示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小题2】图示山岭是
下图为一典型向斜剖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
C.自中心向两冀由老到新 | D.自中心向两冀由新到老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
9.
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小题2】从我国的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2题)
11.
下图为我国植被地带性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五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②→①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以________变化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④区域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塑造①处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限制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

(1)③→②→①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以________变化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④区域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塑造①处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限制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