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抽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1579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5/4/7

1.单选题(共11题)

1.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为
A.地表B.软流层
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2.
美国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于2015年1月15日开始探测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及其卫星。2015年7月14日,“新地平线”将从冥王星上方约1万公里处飞过,并对冥王星特定区域拍摄分辨率优于100米的图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获取冥王星特定区域图片,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D.数字地球
【小题2】冥王星表面温度变化大约在-210℃至-240℃之间,其原因主要是
A.冥王星没有公转和自转运动
B.冥王星不属于大行星
C.冥王星与太阳距离远
D.冥王星大气层比地球厚
3.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网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小题2】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球内能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4.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能正确表示苏州白昼时间最长时期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受丙图中风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寒冷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少雨D.温和湿润
5.

   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甲处沿海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降水稀少
D.温和湿润
【小题2】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陆上径流汇入
C.暖流势力强大
D.深层海水上涌
6.

   渭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其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A.褶皱B.向斜
C.断层D.背斜
【小题2】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7.
下图为世界部分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由图可知
A.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小
B.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大
C.人口密度越小,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小
D.人口密度和人均年石油消费量无相关性
【小题2】形成香港人均年石油消费量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落后B.地狭人稠
C.能源缺乏D.重视环保
8.
下图为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1951~2000年,该国
A.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C.对国外劳动力需求增多,人口净迁入
D.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小题2】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可能位于欧洲,城市化水平高
B.20世纪50年代开始老龄化严重
C.20世纪6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D.20世纪末儿童人口比重大,自然增长快
9.
下图为徐州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
A.3小时B.5小时C.7小时D.9小时
【小题2】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徐州的
A.住宅区B.行政区C.工业区D.风景区
10.
下图所示区域每生产1吨钢要消耗1.5吨煤炭和2吨铁矿石,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的运费相同,甲地为钢铁消费市场,图中数值表示两地距离(单位: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只考虑运输费用,钢铁厂最适合建在
A.甲B.乙地C.丙地D.丁地
【小题2】上题中布局的钢铁厂属于
A.技术指向型B.原料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D.劳动力指向型
11.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城市的钢铁工业区最适宜布局在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小题2】与火车站相比,高铁站
A.修建时间更早B.对城区污染较重
C.更利于矿产开发D.土地成本较低

2.填空题(共4题)

12.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甲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乙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该图所示时期为北半球的 季节。就气流状况而言,乙地为 。此季节甲、乙两地气压差异的形成是受 因素的影响。
(2)②处风向为 ;①、②两处风力较大的是
(3)甲、乙两处昼夜温差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
13.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全长1241千米,引水至天津、北京。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一线。(2分)
(2)某学校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南水北调中线考察,发现从丹江口到北京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对水资源输入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4分)
14.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甲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分)
(2)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是 。(2分)
(3)与太湖平原相比,该地区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其能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2分)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在内蒙古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上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某乳品企业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1) 影响“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影响该乳品企业在上海等地建立加工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图中甲地区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导致草原超载严重;由于 造成大范围的植被破坏。 
(3)宁东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简述该工程对电力输出地的影响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