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运动规律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1403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综合题(共6题)

1.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   
(4)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3.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和_______。

(2)上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相连?为什么?
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修建隧道的原因。
5.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判断,甲处为________ , 乙处为________ , 丙处为________。
(2)图中代码③表示________(地质作用);d表示沉积岩, 其特征有________ , ________
(3)如图中甲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 , 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4)左图中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 , 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2: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3: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材料4: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近年来该地河口冲积岛的增长速度在逐渐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3)结合材料3分析,图中的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____,该图中山脉的地质构造主要是_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   
(4)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7.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小题2】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8.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9.
读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地壳下降、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1.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依然是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峰林、峰丛广布
12.
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一种风力侵蚀地貌。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其形成的地质基础是古代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图甲为雅丹地貌景观,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图甲风景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④—⑤—⑥B.④—⑦—③
C.①—⑦—③D.③—④—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