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138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综合题(共1题)

1.
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可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确定节气,作为指导东部季风区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位于左图中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左图中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至d位置时,汝城县(约25.5°N)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填“变大”或“减小”),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 (填“变大”或“减小”)。
(3)右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 日期(填字母)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 方向。
(4)如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 地区(填纬度范围)。
(5)请你对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进行简单评价。

2.单选题(共11题)

2.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再次观察到此种现象的时间约是(  )
A.公元前39年B.公元前17年C.公元48年D.公元17年
【小题2】当这种现象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  )
A.70°N~80°N的很多地区降水明显增加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无线电通讯和电力系统设施受到强烈干扰
D.南极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
3.
下图为长沙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住宅建筑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入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当正午太阳入射光线为①时,有关该日湖南省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地昼夜等长B.正值梅雨季节
C.盛行东南信风D.湘江正处汛期
【小题2】有关图中太阳光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时节气为冬至,③时节气为夏至
B.该地②节气时昼长比③节气时短
C.从②到③,入射屋内的光照面积增大
D.从③到②,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
4.
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几天日出时间(地方时)。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21日的昼长是(  )
A.13小时B.12小时C.10小时D.8小时
【小题2】此段时间内(  )
A.太阳直射南半球B.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该地昼长夜短D.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5.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上面“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就我国东部季风区而言,最吻合“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的节气是
A.大雪B.惊蛰C.芒种D.白露
【小题2】下列时段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A.寒露至霜降B.小寒至大寒C.谷雨至立夏D.立秋至处暑
6.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由a→b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B.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加大
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D.热带范围逐步减小
7.
如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一年中该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弱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2】该城市的冬季热岛强度大,说明该城市冬季(  )
A.昼夜温差大B.城郊温差大C.白天气温高D.夜晚气温高
8.
读某日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各地风的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京吹干冷的西北风B.郑州吹暖湿的东南风
C.武汉风力大于福州D.北京和平壤的风向相似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可知,图示日期(  )
A.平壤风和日丽,晴空万里B.东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福州阴雨,气温较低D.北京气温的日较差小于淮南
9.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读某火山喷射烟雾到大气层中的航拍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地表
【小题2】据火山喷射出来的烟雾判断,此时控制图示区域的大气环流是
A.东北信风带B.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D.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10.
下表为我国华北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资料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时段该地区经历了
A.台风过境B.暖锋过境C.反气旋过境D.冷锋过境
【小题2】该地在21日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干旱C.雾霾D.寒潮
11.
2015年10月19日,台风“巨爵”袭击菲律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台风“巨爵”的天气系统是(  )
A.B.C.D.
【小题2】“巨爵”登陆菲律宾可能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
A.暴雨B.狂风C.泥石流D.火山喷发
12.

   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的94%面积都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等少部分地区露出海面。新西兰GNS科学研究所一项长达六年的研究发现,Zealandia海底蕴藏着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能源。

读Zealandia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成因划分,蕴藏成百上千亿美元化石燃料能源的岩层主要属于
A.喷出岩B.变质岩
C.沉积岩D.侵入岩
【小题2】依板块构造学说观点,Zealandia跨越了
A.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3.填空题(共2题)

13.
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 月 (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被其切断的全球气压带是 气压带。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易出现   (灾害性天气)。
(3)此时D地盛行东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 。再过半年,D地又盛行   风,其形成的原因是    (言之有理即可)。
14.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在地形上是    ,形成原因是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判断依据是   ;在地形上是 ,形成原因是
(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该处由于    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