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图中A线表示 ______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 ____ 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______ ______,②________ ____, ③_______ _____,④________ ____, ⑤____ ________。
(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___线。
(4)我国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____雨。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
(6)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
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
C.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 |
D.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 |
乙 | | |
(2)分析甲区域A平原粮食商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亚湾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沿岸无大河流注入,来沙最小,年均淤积厚度小于1厘米。水产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未来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20年前计划实施用海面积6488公顷,其中围填海1626公顷,未来重点发展石油化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业及滨海旅游业等。
材料二: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大亚湾位置区域图,右图为大亚湾及周边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为大亚湾产业统计数据表
| 2017年 | 2020年 |
三大产业比值 | 3:68:29 | 2:60:3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12% | 15%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42% | 45% |
(1)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的角度,评价大亚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大亚湾未来重点发展石化、高端制造、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对大亚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大规模围填海对大亚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A.热带雨林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
B.热带雨林区的土壤十分贫瘠 |
C.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全年高温多雨,雨林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土壤在高温、暴晒和暴雨的淋洗下将很快出现荒漠化 |
D.这句话只代表部分人片面、偏激的看法,实际上并没有道理 |

【小题1】关于图中P处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
B.P处降雪日数多,有云日多,气温较低 |
C.距河流近,热容量大,一月气温高 |
D.山地地形,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
A.气温高,不易形成降雪天气 |
B.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雪少 |
C.没有凝结核,缺少成云致雨的条件 |
D.山地地势高,气温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

【小题1】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 | 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
C.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 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 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 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

【小题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
C.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
D.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已不处于台风活动期 |
C.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
D.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
A.黄梅时节家家雨 | B.清明时节雨纷纷 |
C.千树万树梨花开 | D.清风细雨湿梅花 |

【小题1】甲所在闭合曲线内河段的封冻日数可能是( )
A.210天 | B.190天 | C.170天 | D.100天 |
A.M地的河流流速快于N地 | B.M地日出时间早于N地 |
C.M地封冻日数多于N地 | D.影响两地河流封冻日数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
A.水稻 | B.小麦 | C.玉米 | D.甜菜 |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争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河西走廊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 )
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 B.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 |
C.地形狭长,形成“狭管效应” | D.地形平坦,风力受阻力小 |
A.利用技术不成熟 | B.产业转型起步晚 |
C.生态环境限制大 | D.远离市场,输电难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光照 | B.水分 |
C.坡度 | D.温度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 B.乙地区沙化 |
C.丙地区荒漠化 | D.丁地区植被改善 |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公里),其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公路大于铁路,铁路大于水运)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15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交通运输耗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南方小于北方 | B.东部小于西部 |
C.沿海大于内陆 | D.平原大于高原 |
A.地势起伏大 | B.平均海拔高度大 |
C.水运比重小 | 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
A.贵 | B.晋 | C.赣 | D.宁 |


【小题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全年降水丰富 ②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④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⑤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①河口三角洲淤积缓慢 ②使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蚀
③航运条件变差 ④近海鱼类减少 ⑤灌溉水源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以单一指标划分的 |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C.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 D.区域必须按照自然要素划 |
A.②—湿润区 | B.A—暖温带 | C.④—半干旱 | D.F—中温带 |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 |
B.有利于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 |
C.有利于改善上海市环境质量 |
D.有利于上海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A.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 | B.水陆交通便利 |
C.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 D.矿产等资源丰富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
C.需修筑的隧道长 | D.水源地污染严重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 D.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
3.选择题- (共5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