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产生的原因。

(1)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产生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简述青铜峡水利枢纽对银川平原农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青铜峡又被称为“九渠之首”,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青铜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枢纽,自1960年发挥灌溉效益,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实现灌面积达25万公顷。
材料二:青铜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简述青铜峡水利枢纽对银川平原农业发展的意义。
2.单选题- (共11题)
3.
下图中甲是我国某河段示意图,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我国( )
【小题2】B水文站较A水文站测得的流量平稳,主要原因是( )
【小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为( )


【小题1】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宁夏平原 | B.长江下游平原 | C.东北平原 | D.华北平原 |
A.河道平缓 | B.河床变宽 | C.湖泊调蓄 | D.地下水补给 |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
B.图①为咸水湖 |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
D.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
4.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暖
②科技进步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
④南水北调
【小题2】与东南沿海优势区相比,东北稻米优势区的特点有

【小题1】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暖
②科技进步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科技水平低 | B.小农经营 | C.机械化水平高 | D.单产高商品率低 |
5.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题。

【小题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 D.④农作物以水稻和青稞为 |
6.
左图为黄河干流图,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量变化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黄河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量变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小题2】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3】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是( )

【小题1】有关黄河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量变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
B.该河段支流汇入较少 |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
D.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下渗严重 |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 |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兰州植被覆盖较好 |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
D.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
A.上游修水库拦蓄泥沙 | B.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C.下游开挖疏通入海河道 | D.中游加固堤坝防止水土流失 |
7.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为我国东部放蜂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2】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小题1】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 | B.降水 | C.气温 | D.光照 |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
B.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
C.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
8.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小题2】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
【小题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小题1】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的共同特点有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柴达木盆地 | B.黄土高原 | C.山东半岛 | D.东南丘陵 |
A.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C.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
D.上海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
9.

【小题1】据图可知
【小题2】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可知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 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 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10.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雨带分布图(阴影区为雨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该时期最可能为
【小题2】此时武汉和北京的天气特征分别是

【小题1】一般情况下,该时期最可能为
A.4、5月 | B.6、7月 | C.7、8月 | D.9、10月 |
A.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 B.炎热干燥、高温多雨 |
C.高温多雨、炎热干燥 | D.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
11.
读“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小题2】导致乙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
A. 北太平洋副高衰弱 B. 伏旱天气的影响
C. 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D. 准静止锋的影响
【小题3】当丁河流流量最大时,甲所示地区为
A. 江淮雨带控制 B. 华南雨带控制
C. 华北雨带控制 D. 台风雨带控制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小题2】导致乙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
A. 北太平洋副高衰弱 B. 伏旱天气的影响
C. 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D. 准静止锋的影响
【小题3】当丁河流流量最大时,甲所示地区为
A. 江淮雨带控制 B. 华南雨带控制
C. 华北雨带控制 D. 台风雨带控制
12.
读“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甲乙两地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 B. 机械化水平高
C. 单位面积产量低 D. 水利工程量大
【小题2】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文 C. 气候 D. 土壤
【小题3】甲、乙两地最突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别是
A.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B.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湿地消失
D. 土地盐渍化、地表下陷

【小题1】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 B. 机械化水平高
C. 单位面积产量低 D. 水利工程量大
【小题2】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文 C. 气候 D. 土壤
【小题3】甲、乙两地最突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别是
A.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B.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湿地消失
D. 土地盐渍化、地表下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