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
(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3)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
(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3)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茵等。
材料二 下图示意一种新型日光温室。与传统日光温室不同的是这种新型日光温室增加了一个后屋面,前屋面上覆盖塑料薄膜或玻璃,而后屋面采用松木板、聚苯板和水泥砂浆等复合材料。这种温室一般建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一般纬度越高,后屋面面积越大且后屋面的仰角应比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6°~8°。

(1)试推测图中新型日光温室后屋面所起的主要作用并简述原理。
(2)试评价青藏高原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条件。
(3)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你是否赞成在青藏高原大规模推广设施农业?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茵等。
材料二 下图示意一种新型日光温室。与传统日光温室不同的是这种新型日光温室增加了一个后屋面,前屋面上覆盖塑料薄膜或玻璃,而后屋面采用松木板、聚苯板和水泥砂浆等复合材料。这种温室一般建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一般纬度越高,后屋面面积越大且后屋面的仰角应比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6°~8°。

(1)试推测图中新型日光温室后屋面所起的主要作用并简述原理。
(2)试评价青藏高原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条件。
(3)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你是否赞成在青藏高原大规模推广设施农业?请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里约热内卢由此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同时也是首个主办奥运会的母语为葡萄牙语的城市。下列三幅图分别为巴西地形的分布图、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气温和降水变化图。

(1)捃图比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试说明本次奥运会在8月份举办的原因。
(3)巴西高原北部边缘河流水能比南部边缘更丰富,而水电开发却集中在南部边缘。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里约热内卢由此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同时也是首个主办奥运会的母语为葡萄牙语的城市。下列三幅图分别为巴西地形的分布图、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气温和降水变化图。

(1)捃图比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试说明本次奥运会在8月份举办的原因。
(3)巴西高原北部边缘河流水能比南部边缘更丰富,而水电开发却集中在南部边缘。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三种观点,其中“风成说”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拥护者最多。《前汉书》中曾记述了公元前32年4月的一天:“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下图为黄河中上游黄土粒度(即黄土颗粒的直径)变化图。

(1)概括黄河中上游黄土粒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三种观点,其中“风成说”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拥护者最多。《前汉书》中曾记述了公元前32年4月的一天:“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下图为黄河中上游黄土粒度(即黄土颗粒的直径)变化图。

(1)概括黄河中上游黄土粒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5.
读我国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1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该区域
【小题2】图中a、b两地1月气温差异明显,其原因是
【小题3】若图中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则未来几天b地将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小题1】图示该区域
A.地形平坦开阔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
C.太阳能资源丰富 |
D.河川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
A.a地较b地受海洋影响大 | B.a地为平原,b地为高原 |
C.a地较b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 D.a地海拔高,b地海拔低 |
A.雨过天晴,气温回升 | B.雨雪天气,气温下降 |
C.阴雨连绵,形成梅雨天气 | D.由晴转阴,气压升高 |
6.
6月22日当地正午,一架飞机于夜幕初垂的甲地沿纬线匀速飞往乙地。飞机到达甲、乙两地中点以前飞行时长的变化与经度数的变化成反比,过中点以后飞行时长的变化与经度数的变化成正比。7个小时以后飞机到达乙地,乙地区时为6月,22日15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甲地的位置为
【小题3】【小题4】飞机在中点上空时,当地的区时为
【小题1】【小题2】甲地的位置为
A.(60°W,66°34′S) | B.(30°E,66°34′N) |
C.(30°E,66°34′S) | D.(30° W,30°N) |
A.11时30分 | B.12时 | C.13时 | D.13时30分 |
7.
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意大利相关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Q 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小题2】意大利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夏季光热充足,高山冰雪融水丰富;②冬季降水丰富;
③冬季气温高,无风雪;④地形平台开阔,平原面积广大
【小题3】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 )
①科技水平低,推广体系不健全;②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生产规模大,不利于精细作 ④生产规模小,规模效益差



【小题1】图中 Q 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A.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 B.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生产 |
C.全年高温,利于农业生产 | D.全年降水稀少,不利于农业生产 |
①夏季光热充足,高山冰雪融水丰富;②冬季降水丰富;
③冬季气温高,无风雪;④地形平台开阔,平原面积广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①科技水平低,推广体系不健全;②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生产规模大,不利于精细作 ④生产规模小,规模效益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8.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面线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根据构造地貌特点,褶皱形成初期,向斜和背斜一般分别会形成
【小题3】【小题4】甲处从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来看分别是
【小题5】【小题6】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小题1】【小题2】根据构造地貌特点,褶皱形成初期,向斜和背斜一般分别会形成
A.山岭和盆地 | B.山脉和谷地 |
C.谷地和山岭 | D.丘陵和谷地 |
A.山谷和向斜 | B.山脊和背斜 |
C.山谷和背斜 | D.山脊和向斜 |
A.外力沉积一地壳下沉一外力侵蚀 | B.外力沉积一地壳挤压一外力侵蚀 |
C.地壳下沉一外力沉积一外力侵蚀 | D.岩浆侵入一岩石变质一外力风化 |
9.
读我国2000年和2010年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由图可以看出,川渝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其原因有
①中、青年人大量外迁②出生率上升③老年人口寿命延长④二孩政策的推进
【小题2】2010年下列地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小题3】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特点有
①老龄化程度整体加深②深度老龄化地区由分散到集中连片③浅度老龄化地区由分散到集中连片④未达老龄化地区稳定、变化小

【小题1】由图可以看出,川渝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其原因有
①中、青年人大量外迁②出生率上升③老年人口寿命延长④二孩政策的推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A.青藏地区 | B.东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云贵地区 |
①老龄化程度整体加深②深度老龄化地区由分散到集中连片③浅度老龄化地区由分散到集中连片④未达老龄化地区稳定、变化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10.
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住房4.0"可以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小题2】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乡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小题1】建设“住房4.0"可以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乡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