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1109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

1.综合题(共3题)

1.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3)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说明其反映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成因。
2.
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其资料,回答问题。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水利工程。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1)据图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2)波河一般春末夏初和冬春季节都容易形成汛期,分析其原因。
(3)意大利多地质、地貌灾害,分析其成因。
(4)根据材料,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3.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现已成为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未来崇明将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1)据图说明崇明湿地的分布特点及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郊农业特点等方面,分析崇明成为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3)根据表中数据,从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两方面,说明崇明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说明崇明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合理性。

2.单选题(共20题)

4.
下列气候类型中,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均有分布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
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1/5。洞庭湖库容减小将会导致
A.长江下游降水减少B.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6.
下图为我国甲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D.青藏地区
7.
12月22日前后,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下列要素中达到其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C.大气温度D.降水量
8.
菊花的花期在秋季。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临界值时才能开花。若在下列城市栽种相同品种的菊花,自然状态下开花最早的是
A.北京B.南京
C.上海D.广州
9.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6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示时刻
A.甲地天气晴朗B.乙地正遭受寒潮影响
C.丙地阴雨绵绵D.丁地锋面正向西移动
10.
下列物质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岩浆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1.
形成下图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流水沉积D.海浪侵蚀
12.
下列古诗句中能体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
下图为我国传统村落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雷达图(单位:个),其分布特征是
A.北多南少B.东多西少
C.西北地区最少D.西南地区最多
14.
下表为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B.②C.③D.④
15.
生活在我国横断山区的傈傈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建筑,即用众多高高低低的木柱支撑房屋。这种建筑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16.
上海市徐家汇商业中心,没有大型大卖场,因为这里
A.地租较高B.交通拥挤
C.人口密度高D.商业集聚高
17.
下列地区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田农业的是
A.恒河三角洲B.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C.尼罗河三角洲D.黄河三角洲
1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地区出现了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列关于鬼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C.规划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19.
下列有关城市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会影响城市局地气候
B.热岛环流易引发城市暴雨
C.郊区上空污染物多易造成降水量大于城区
D.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城市蓄水
20.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下列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
A.人口快速增加B.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D.产业快速转移
21.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是

①土地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2.
上海长江隧桥由南端的隧道和北端的大桥组成,是世界上较长的隧桥结合工程。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
A.建设成本低,难度小B.受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小
C.便于旅客欣赏风景D.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
23.
“滴滴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RSB.GIS
C.GPSD.GIS和GPS

3.选择题(共1题)

24.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