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二分二至日的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冬至”或“夏至”)节气。
(3)当太阳直射点在③位置时,此日C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D地昼长为______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河南各地昼长等于夜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黄河流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当太阳直射点由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时,信阳正午物影长度越来越长
D.当太阳直射点由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时,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5)图中A、B、C、D四点中,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地方时0时日出的点是_____。(只填字母)

(1)图中A、B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冬至”或“夏至”)节气。
(3)当太阳直射点在③位置时,此日C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D地昼长为______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河南各地昼长等于夜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黄河流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当太阳直射点由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时,信阳正午物影长度越来越长
D.当太阳直射点由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时,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5)图中A、B、C、D四点中,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地方时0时日出的点是_____。(只填字母)
2.
读某区域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左图)和 昆明准静止锋剖面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中,按气压状况分,A天气系统称为 ;按气流状况分,B天气系统称为 。
(2)左图中A、B气压中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差异所造成。
(3)左图中此时C地吹 风(风向),该风的性质 (从气温和水汽含量两个角度描述)。
(4)在冬季,由A吹出的气流到达云贵高原之后,常常遇到地形的阻挡,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往往形成锋面,并且该锋面受地形阻挡而徘徊在此处,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如右图所示)。右图中的 (填①或②)是从A吹出的气流,此时贵阳以 天气为主,昆明以 天气为主。

(1)左图中,按气压状况分,A天气系统称为 ;按气流状况分,B天气系统称为 。
(2)左图中A、B气压中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差异所造成。
(3)左图中此时C地吹 风(风向),该风的性质 (从气温和水汽含量两个角度描述)。
(4)在冬季,由A吹出的气流到达云贵高原之后,常常遇到地形的阻挡,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往往形成锋面,并且该锋面受地形阻挡而徘徊在此处,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如右图所示)。右图中的 (填①或②)是从A吹出的气流,此时贵阳以 天气为主,昆明以 天气为主。
3.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
(2)甲处地质构造为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甲处形成的地貌形态是_____,位于河口附近的乙处往往形成_____地貌,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的地理环境的_____。

(1)图中代表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
(2)甲处地质构造为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甲处形成的地貌形态是_____,位于河口附近的乙处往往形成_____地貌,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的地理环境的_____。
4.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板块边界的实线、长虚线中,实线代表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
(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________(填板块挤压或板块张裂)。
(3)写出板块的名称:②是________板块,③是________板块,⑥是________板块。
安第斯山脉是图中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填数字代号)
(5)澳大利亚大陆在图中_______板块。(填数字代号)


(1)图中表示板块边界的实线、长虚线中,实线代表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
(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________(填板块挤压或板块张裂)。
(3)写出板块的名称:②是________板块,③是________板块,⑥是________板块。
安第斯山脉是图中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填数字代号)
(5)澳大利亚大陆在图中_______板块。(填数字代号)
2.单选题- (共13题)
5.
【小题1】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小题2】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
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新的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空间天气灾害将逐年增加。受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长距离管网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
C.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
D.自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
A.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 B.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
C.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 D.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 |
6.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小题2】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3】中国留学生在伦敦观看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直播,当地时间是
【小题4】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
【小题1】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A.总星系 | B.地月系 | C.银河系 | D.太阳系 |
A.信阳市昼长夜短 | B.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
C.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A.17日15时 | B.16日23时 | C.17日13时 | D.16日11时 |
A.大于1/2 | B.等于1/2 | C.大于1/3 | D.等于1/3 |
7.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小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
B.④传到②,波速突然下降 |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
D.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
A.地幔和地壳 | B.岩石圈和地壳 | C.地幔和地核 | D.岩石圈和地幔 |
8.
读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图中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风带1为北半球的西风带 ②风带1为南半球的信风带
③风带2为北半球的信风带 ④风带2为南半球的西风带
【小题2】图中气压带代表
【小题3】在图中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是

【小题1】对图中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风带1为北半球的西风带 ②风带1为南半球的信风带
③风带2为北半球的信风带 ④风带2为南半球的西风带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极地低气压带 | C.极地高气压带 | D.副热带高气压带 |
A.地中海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9.
读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小题2】受该天气系统控制,天气为

【小题1】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A.南半球,低气压 | B.北半球,低气压 |
C.南半球,高气压 | D.北半球,高气压 |
A.晴朗天气 | B.梅雨天气 | C.雨雪天气 | D.暴雨天气 |
10.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21—24日气象观测记录的部分资料,根据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表格中所统计的数据表明21—24日间当地受到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图中的哪幅图

【小题2】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小题1】表格中所统计的数据表明21—24日间当地受到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图中的哪幅图

A.甲图 | B.乙图 | C.丙图 | D.丁图 |
A.气流下沉造成 |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
11.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小题2】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小题3】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
【小题4】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小题1】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戊 |
A.甲 | B.乙 | C.丙 | D.戊 |
A.风力沉积 | B.风力侵蚀 |
C.流水沉积 | D.流水侵蚀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2.
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所示区域均位于太平洋,则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1】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
C.甲图洋流为暖流 |
D.乙图洋流为寒流 |
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
B.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
D.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
13.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之需。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
【小题2】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是( )
【小题3】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

【小题1】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
C.不同地区间水资源使用不均 | D.农业与工业用水不均 |
A.海水淡化 | B.修建水库 | C.人工降雨 | D.跨流域调水 |

A.工业节水 | B.农业节水 | C.家庭节水 | D.水资源的浪费 |
14.
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小题2】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丙一定是大理岩 |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
15.
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小题2】从我国的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16.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据统计,全世界 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泥炭主要分布在
【小题2】低纬度地区泥炭分布少的原因是
【小题1】泥炭主要分布在
A.亚寒带针叶林带 | B.常绿硬叶林带 | C.常绿阔叶林带 | D.冰原带 |
A.植物生长量低 | B.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 |
C.缺少堆积条件 | D.气候干旱 |
17.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
【小题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
【小题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

【小题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
A.河流输沙量增大 | B.湖泊面积减少 |
C.植被覆盖率提高 | D.降水强度变大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