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三 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四 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我国冬季的 (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 (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
“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天气系统有
关。
(3)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在中国珠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造成极大危害,为2017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天鸽”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材料三图中的 (填数字)。
(4)材料四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大风的是 。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三 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四 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我国冬季的 (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 (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
“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天气系统有
关。
(3)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在中国珠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造成极大危害,为2017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天鸽”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材料三图中的 (填数字)。
(4)材料四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大风的是 。
2.
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洋流图(图中大写字母代表气候,小写字母代表洋流),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所示洋流判断北半球季节为 季。
(2)图中j洋流的名称是 ;i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洋流g和h的交汇处附近的岛弧是 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相互 的结果。
(3)图中A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B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
(4)从H→I→F经过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这种变化体现了主要以_____为基础的 地带性规律。

(1)根据图中所示洋流判断北半球季节为 季。
(2)图中j洋流的名称是 ;i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洋流g和h的交汇处附近的岛弧是 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相互 的结果。
(3)图中A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B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
(4)从H→I→F经过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这种变化体现了主要以_____为基础的 地带性规律。
3.
外海中学高一级同学,利用暑假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和拍摄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楚楚同学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
(2)希希同学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希希同学绘制的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轩轩同学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他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图中地貌景观分别是由风力侵蚀、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4)睿睿同学说:“我见到了百舸争流、江海相连的美景。”该同学见到的可能是 图。
(5)欣欣同学拍到F景观,其作用过程是图中①、②、③、④、⑤中的 。

(6)聪聪同学查找了F图当地的地质构造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要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1)楚楚同学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
(2)希希同学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希希同学绘制的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轩轩同学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他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图中地貌景观分别是由风力侵蚀、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4)睿睿同学说:“我见到了百舸争流、江海相连的美景。”该同学见到的可能是 图。
(5)欣欣同学拍到F景观,其作用过程是图中①、②、③、④、⑤中的 。

(6)聪聪同学查找了F图当地的地质构造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要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2.单选题- (共18题)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18日上午9:00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纽约(西五区)留学的中国大学生小明准备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他于当地哪个时间打开电视比较合适( )
【小题2】十九大召开期间,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小题1】在纽约(西五区)留学的中国大学生小明准备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他于当地哪个时间打开电视比较合适( )
A.17日19:50 | B.17日21:50 | C.18日19:50 | D.18日21:50 |
A.南极点上全天都能看见太阳 | B.纽约昼长不断变短 |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 D.北京的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
5.
2017年09月05日是“旅行者一号”深空探测器发射40周年纪念日。目前,它已经离开太阳系,正飞向其他恒星系。读“旅行者一号”飞行轨道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旅行者一号现在已进入的天体系统位于( )
【小题2】旅行者一号从地球飞离太阳系过程中肯定没有经过( )

【小题1】旅行者一号现在已进入的天体系统位于( )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A.水星和金星公转轨道 | B.水星和火星公转轨道 |
C.木星和土星公转轨道 | D.火星和木星公转轨道 |
6.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小题1】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
B.“万物生长靠太阳” |
C.不同纬度地区有不同的植被带 |
D.中纬度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 |
A.![]() | B.![]() |
C.![]() | D.![]() |
7.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小题3】【小题4】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 )
【小题5】【小题6】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位于( )

【小题1】【小题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 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
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
A.横波、纵波都变快 | B.横波、纵波都变慢 |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 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
A.软流层 | B.下地幔 | C.图中③层 | D.图中①层 |
8.
2017年11月17日,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2017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幕,下列对中国侨都—江门(113.06°E,22.61°N)的正确描述是( )
A.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 B.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
C.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 | D.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 |
9.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 空间分布不均 B. 季节分配不均
C. 蒸发微弱 D. 气候干旱
【小题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 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小题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 空间分布不均 B. 季节分配不均
C. 蒸发微弱 D. 气候干旱
【小题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 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11.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小题2】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变大,②变大 | B.②变小,③变小 | C.③变大,④变大 | D.⑤变小,④变大 |
12.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浙江省:环节①水量 1 月份较大 | B.北京市:环节②水量 7 月份较小 |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 1 月份较大 | D.非洲西南角:环节⑥水量 7 月份较小 |
A.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 B.促进海陆间物质迁移 |
C.利于陆地水资源更新 | D.促进地球各圈层间能量交换 |
13.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小题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受①②之间的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

【小题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上升湿润 | B.下沉干燥 |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
A.亚洲低压强盛 | B.上海盛行西北风 |
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 | D.印度半岛高温多雨 |
A.东非高原 | B.巴西高原 | C.马达加斯加岛 | D.撒哈拉沙漠 |
14.
读杭州不同季节天气系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丁图中,杭州东南部的天气系统及其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上述四幅图中,与二十四节气中“小寒”至“大寒”期间符合的是( )

【小题1】丁图中,杭州东南部的天气系统及其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高压系统顺时针辐散 | B.低压系统顺时针辐合 |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5.
读“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则
【小题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则②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小题1】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则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
C.①②都是寒流 | D.①②都是暖流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 |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
16.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读“山西省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小题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小题3】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A.断层平直而陡峭 |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 C.岩块相对位移 | D.岩石受力过大 |
18.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④和⑤ | B.①和⑥ | C.②和④ | D.③和⑥ |
A.作用⑤表示侵入或喷出后岩浆冷却凝固 |
B.腾冲常见的火山石的形成主要通过作用② |
C.作用②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 |
D.作用①主要通过内力作用来实现 |
19.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880~1945年,甲岛屿演化的原因是( )
【小题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小题1】1880~1945年,甲岛屿演化的原因是( )
A.河流携带泥沙减少 | B.年平均径流量增加 |
C.风浪和潮水的侵蚀 |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
21.
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下列现象,与上题中问题相关的是( )
①中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小题1】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
C.人类扑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
①中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