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新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07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综合题(共2题)

1.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

   《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1.3亿亩耕地受灾,几乎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

(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因素是      
(2)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简单分析。夏季风强弱变率: (大或小)降水空间分布:   (均匀或不均)
(3)从位置上,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 ,科学地监测分析此次旱情需利用的技术为GIS和
(4)你认为,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单选题(共14题)

3.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小题2】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小题3】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D.电子工业
4.

   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1为满洲里,2为绥芬河,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向。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形区由A到D,依次是(  )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小兴安岭
B.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地
C.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
D.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小题2】从D到A,逐渐由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过渡为半干旱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夏季风深入内陆
B.中部的平原缺少抬升条件,降水较少
C.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削弱了海洋气流的影响
D.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
5.
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题。

【小题1】该地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小题2】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小题3】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B.生物资源C.石油资源D.煤炭资源
6.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B.东经90°
C.西经70°D.西经110°
【小题2】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7.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的经度是(  )
A.东经135°B.东经120°
C.东经105°D.东经115°
【小题2】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18时
C.6月22日9时D.6月22日18时
8.
读俄罗斯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月份及气温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1月,①②③④B.1月,④③②①
C.7月,①②③④D.7月,④③②①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
A.甲地——大牧场放牧业B.乙地——乳畜业
C.丙地——水稻种植业D.丁地——商品谷物农业
9.
读某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一月海陆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为南半球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D.甲地是高原,乙地是平原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甲地此时盛行东南风
C.甲地多阴雨天气,乙地多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10.
下列图中表示北半球寒流的是
A.B.
C.D.
11.
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要地位的是
A.石油型污染B.煤烟型污染C.光化学污染D.总悬浮颗粒污染
12.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图说明该国
A.人口密度较大B.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区居住D.城市化程度很高
【小题2】形成该国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国家政策的影响
C.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13.
下面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A.A城市B.B城市C.C城市D.B城市和C城市
【小题2】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水运条件B.雄厚的农业基础
C.丰富的煤铁资源D.悠久的历史
【小题3】城市C重要的工业部门是
①船舶制造
②航天工业
③食品工业
④棉纺织工业
⑤石油工业
⑥钢铁工业
A.①④⑤B.②⑤C.①③④D.①④⑥
14.
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A.速度最快、运价最高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
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
1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许多电脑通讯制造企业纷纷转向我国广东东莞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力量雄厚B.原料资源丰富
C.研发创新环境优越D.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制造成本低
【小题2】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我国的联想却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机构,主要原因是(  )
A.获取先进技术B.优越的基础设施
C.利用当地的原料D.占领美国市场
16.
下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四个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乙国东南部有闻名世界的大堡礁
C.丙国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缺水D.丁国一城市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
【小题2】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资金来源充足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D.科学技术先进

3.选择题(共4题)

17.

读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图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填写下表: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湖泊名称

A{#blank#}1{#/blank#}

A{#blank#}2{#/blank#}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blank#}3{#/blank#}

主要矿产资源

铁、铜、锑

 煤、铁 

主要工业部门

  {#blank#}4{#/blank#}


钢铁、汽车

水陆交通枢纽

B:{#blank#}5{#/blank#}

B′:{#blank#}6{#/blank#}

钢铁工业中心

 {#blank#}7{#/blank#}

芝加哥、匹兹堡

汽车工业中心

C:{#blank#}8{#/blank#}

底特律

18.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6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19.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6V,图甲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20.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s0=40m,速度均为v0=12m/s.某时刻,甲车刹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而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此时刻起,求:

4.填空题(共1题)

21.
读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①②④⑤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________。
(2)图中②地自然带是_______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成因________。
(3)图中④⑤两地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⑤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________。③-②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4)下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