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 甲 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代表的地球昼夜状态(阴影部分为夜晚,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表示此时地球位于其公转轨道(图甲)上的______位置。
(2)若地球公转位于乙时,重庆(30° N)的昼长比北京(40° N)______(填“长”或“短”)。
(3)据图乙,K 点昼长比 R 点要长______小时。
(4)图乙所示时刻,P 点地方时为______。

(1)图乙代表的地球昼夜状态(阴影部分为夜晚,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表示此时地球位于其公转轨道(图甲)上的______位置。
(2)若地球公转位于乙时,重庆(30° N)的昼长比北京(40° N)______(填“长”或“短”)。
(3)据图乙,K 点昼长比 R 点要长______小时。
(4)图乙所示时刻,P 点地方时为______。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地区在历史上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 1696 年,“康熙三十五年 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风复大作,潮挟风威, 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 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风暴 潮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说出引发材料中所述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并说出该天气系统形成的条件。
(2)针对材料中的灾害,我国沿海地区应做好哪些防范措施?请提出至少三点。
上海地区在历史上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特大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 1696 年,“康熙三十五年 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风复大作,潮挟风威, 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 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风暴 潮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说出引发材料中所述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并说出该天气系统形成的条件。
(2)针对材料中的灾害,我国沿海地区应做好哪些防范措施?请提出至少三点。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所谓一套是指内蒙古河套平原。河套一带为断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早在秦汉时期河套平原(西套)就有人开渠引水,发展种植业。汉武帝时,人们引黄灌溉,当地农 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 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走西口),河套地 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1975 年内蒙古完成 180 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 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从而形成了黄河沿岸一个 较为完备的排灌区,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

(1)据图推测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概括河套平原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方式,以及农业发展类型与水平,并填入下表。
(3)土地资源开发类型会对土地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元明时代,河套平原生态环境较好,但是近代以来,土 地沙化现象较为突出。请分析其变化产生的原因。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所谓一套是指内蒙古河套平原。河套一带为断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早在秦汉时期河套平原(西套)就有人开渠引水,发展种植业。汉武帝时,人们引黄灌溉,当地农 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 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走西口),河套地 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1975 年内蒙古完成 180 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 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从而形成了黄河沿岸一个 较为完备的排灌区,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

(1)据图推测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概括河套平原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方式,以及农业发展类型与水平,并填入下表。
历史阶段 | 开发利用方式 | 农业发展类型与水平 |
秦汉 | | |
元明清 | | |
清朝后期 | | |
建国后 | | |
(3)土地资源开发类型会对土地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元明时代,河套平原生态环境较好,但是近代以来,土 地沙化现象较为突出。请分析其变化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4.
美国纽约时间(75° W)2018 年 11 月 26 日 14 时 54 分许,“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北半球一个平原 的中部,靠近火星赤道,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察”号无人探测器着陆火星时,北京时间为
【小题2】下列可能属于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是
【小题3】下列关于火星上“洞察”号无人探测器着陆地的说法合理的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察”号无人探测器着陆火星时,北京时间为
A.26 日 3 时 54 分 | B.26 日 1 时 54 分 |
C.27 日 3 时 54 分 | D.27 日 1 时 54 分 |
A.火星大气层成分 | B.火星的昼夜长短 |
C.火星的海洋洋流 | D.火星的地质构造 |
A.昼长变幅较大 | B.自转线速度大 | C.正午太阳较小 | D.地转偏向力大 |
5.
2018 年 8 月 12 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帕克”太阳探测器是第一个穿过太阳日冕的飞行器,可承受高达 1400 摄氏度的炽热和辐射,在最靠近太阳的地方以每小时 72 万公里的速度绕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空间探测器发射基地一般需满足的条件有
①纬度较低 ②靠近城市 ③晴天多 ④水源充足 ⑤交通便利
【小题2】“帕克”太阳探测器在抵达目的地后不能探测的对象是
【小题3】本次“帕克”太阳探测器近距离探测太阳,将有利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空间探测器发射基地一般需满足的条件有
①纬度较低 ②靠近城市 ③晴天多 ④水源充足 ⑤交通便利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⑤ | D.①③⑤ |
A.太阳风 | B.耀斑 | C.高能粒子 | D.黑子 |
A.测量太阳内核的物质成分 | B.探测日心文明发展的阶段 |
C.提高预测太空天气的能力 | D.绘制太阳表面精确地形图 |
6.
等压线是代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分布的一种线。下图是重庆某地某时刻的等压线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风向为
【小题2】下列关于乙地天气和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丙地正遭遇较强的天气变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风向为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A.晴天 下沉气流 |
B.阴天 下沉气流 |
C.晴天 上升气流 |
D.阴天 上升气流 |
A.位于低压脊,天气变化明显 | B.位于高压脊,天气变化明显 |
C.有气旋存在,天气变化明显 | D.有锋面存在,天气变化明显 |
7.
气候差异是地球表面地理差异的基本因素,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小题2】图中甲气候类型中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小题3】图中乙和丁两种气候类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4】图中甲、乙和温带季风气候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5】下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
B.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
C.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
C.东北风越过赤道偏转 | D.行星风带的稳定控制 |
A.纬度差异 | B.陆地地形 | C.大气环流 | D.人类活动 |
A.纬度差异 | B.陆地地形 | C.大气环流 | D.人类活动 |
A.![]() | B.![]() |
C.![]() | D.![]() |
8.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下图是南美洲东西两岸洋流 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洋流附近陆地海雾较多的洋流成因是
【小题2】从洋流角度分析,乙洋流附近陆地降水多的原因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洋流附近陆地海雾较多的洋流成因是
A.降水多,空气中富余水汽多 |
B.降水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
C.气温高,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 |
D.水温低,空气中水汽容易凝结 |
A.水温高,蒸发旺盛,气流下沉 |
B.水温高,海面湿度大,易凝结 |
C.气温高,垂直气温差大,上升气流 |
D.气温高,海平面气压高,上升气流 |
9.
黄河含沙量非常大,因此常常引起河道改变。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河道改道现象,下列关于其主要原因的 说法最合理的是
【小题2】1972 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幅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3】河流三角洲常常是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黄河三角洲却相反,其原因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河道改道现象,下列关于其主要原因的 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中上游洪水来势凶猛,冲决沙质河堤而决口改道 |
B.位于板块边界,地壳下陷,黄河至此突然跌落改道 |
C.黄河带来泥沙导致河道淤积抬高,洪水冲决河堤而改道 |
D.下游人类活动频繁,开挖大堤,导致河堤松软而决口改道 |
A.渤海湾水深增大,黄河来沙淤积变缓 | B.近年来中上游修建大量水库拦截了泥沙 |
C.近年来黄河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明显 | D.黄河上游流速变慢,溯源侵蚀大量减少 |
A.沉积泥沙颗粒较粗,种植不便 | B.三角洲下蚀明显,地形起伏大 |
C.三角洲河网较密集,开发不便 | D.河道变迁频繁,三角洲变化大 |
10.
地表形态常常是受内外力作用共同参与形成。下图是某区域地质构造和水循环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甲乙两处地形成因分别是
【小题3】图中丙环节对地形的塑造作用主要表现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岩层弯曲—岩浆侵入—内力挤压—流水侵蚀 |
B.流水侵蚀—岩层弯曲—内力挤压—岩浆侵入 |
C.内力挤压—岩层弯曲—岩浆侵入—流水侵蚀 |
D.内力挤压—岩浆侵入—岩层弯曲—流水侵蚀 |
A.背斜山 向斜谷 | B.断块山 流水沉积 |
C.向斜山 背斜谷 | D.火山锥 流水侵蚀 |
A.侵蚀形成角峰刃脊 | B.侵蚀形成尖削的山峰 |
C.沉积形成波状平原 | D.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
1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地表千姿百态的景观。下图是四处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有三处景观成因有共性,这三处是
【小题2】图中与甲图鹅卵石的成因类似的地貌是
【小题3】图中与甲图鹅卵石遍布的成因类似的景观是
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有三处景观成因有共性,这三处是
A.甲乙丙 | B.甲乙丁 | C.甲丙丁 | D.乙丙丁 |
A.乙 | B.丙 | C.丁 | D.没有 |
A.乙 | B.丙 | C.丁 | D.没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