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

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

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2.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 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 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
4.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 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 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 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
4.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3.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运河两岸的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怎样以现代文明的技术和能力做好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和“申遗”工作,将是对全中国人民智慧的一大考验。
材料一: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如图甲),基本沿今京杭大运河路线北上,调水沿途要建梯级抽水站(见图乙),在经过黄河时要建设“穿黄工程”(见图丙)。

【小题1】请结合甲乙两图,说说在运河上修建闸坝和抽水站的作用。并分析说明建设经大型涵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穿黄工程”的理由。
【小题2】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优缺点。
材料一: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如图甲),基本沿今京杭大运河路线北上,调水沿途要建梯级抽水站(见图乙),在经过黄河时要建设“穿黄工程”(见图丙)。

【小题1】请结合甲乙两图,说说在运河上修建闸坝和抽水站的作用。并分析说明建设经大型涵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穿黄工程”的理由。
【小题2】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优缺点。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
(2)你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应注意什么?
(3)据图分析三亚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一: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海南在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迎来了第二次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材料二: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是海南旅游开发的窗口,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3以上。下图为三亚市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图,数值代表到三亚旅游人数占本省出外旅游总人数百分比。

(1)简要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
(2)你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应注意什么?
(3)据图分析三亚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从云南开始蔓延开来,云南几度特旱,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重旱。干旱过程持续时问和平均干旱强度均为云南省51年来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

【小题1】说说地理信息技术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
【小题2】降水丰富的云贵高原冬半年经常有旱害发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小题3】这次50年一遇的旱灾可能对西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从云南开始蔓延开来,云南几度特旱,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重旱。干旱过程持续时问和平均干旱强度均为云南省51年来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

【小题1】说说地理信息技术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
【小题2】降水丰富的云贵高原冬半年经常有旱害发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小题3】这次50年一遇的旱灾可能对西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2.选择题- (共6题)
3.单选题- (共3题)
12.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其功能分区符合地租理论和环保要求。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防海堤海拔大于1.8米。下列分析与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住宅区②是工业区③是商业区 |
B.①区与③区的最大高差约为2米 |
C.防海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台风袭击 |
D.该城市居民普遍担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 |
13.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Earth Hour”(地球1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依次熄灭电灯和关闭电源1小时。结合图中五城市经纬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活动当天,五城市中熄灭电灯最早的是惠灵顿,最晚的是旧金山 |
B.该日,五城市中莫斯科白昼最长,雅典白昼最短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四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 |
D.该活动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以应对臭氧层空洞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