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6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 。(5分)
(2)甲图地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2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甲: ;乙: 。(2分)
(4)甲图中A山脉北坡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而南坡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5)简述两区域相互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 。(5分)
(2)甲图地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2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甲: ;乙: 。(2分)
(4)甲图中A山脉北坡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而南坡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5)简述两区域相互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
2.单选题- (共6题)
2.
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是我国的四大牧区,牧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放养牛、马、羊等多种牲畜。据此回答题。
【小题1】牧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小题2】牧区许多湖泊面积缩小,水量减少,矿化度升高,造成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变小,最不可能成立的原因是
【小题3】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的沙尘暴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比过去增加了,下列因素中与沙尘暴的发生无关的是
【小题4】有关中国牧区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牧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补给 | B.积雪融水补给 | C.冰雪融水补给 | D.地下水补给 |
A.发展粮食生产,扩大灌溉面积 | B.大量泥沙沉积,河流改道 |
C.蒸发损耗及入渗补给地下水 |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A.夏季风势力增强 | B.草原、森林遭破坏 | C.地表干燥,疏松 | D.降水量减少 |
A.我国草场载畜量是主要畜牧业国家中最低的 |
B.生产方式落后,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
C.青藏高原主要的牲畜是牦牛、藏羚羊、藏山羊 |
D.草场超载,使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多 |
3.
某游客的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霞光就撒满了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某边境小镇的市场上,这儿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判断回答题。
【小题2】小镇市场上聚集的境外商人,最有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
A.①图中 | B.②图中 | C.③图中 | D.④图中 |
A.朝鲜 | B.韩国 | C.俄罗斯 | D.蒙古 |
4.
下列四地处于我国几个主要地形区:①塔里木盆地、②秦岭、③珠江三角洲、④长江中下游平原,按图回答题。

【小题1】四地所示位置对应的地形区名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四地所处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四地所示位置对应的地形区名称正确的是()
A.a—① b—③ c—④ d—② | B.a—① b—④ c—② d—③ |
C.a—③ b—④ c—② d—① | D.a—② b—③ c—① d—④ |
A.a地所处地形区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
B.b地所处地形区为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
C.c地所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
D.d地所处地形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春旱 |
5.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问题。

【小题1】图中沿PQ地形剖面图的走向是
【小题2】下列各组为图中a地形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小题3】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

【小题1】图中沿PQ地形剖面图的走向是
A.西南一东北走向 | B.东南一西北走向 |
C.东西走向 | D.南北走向 |
A.水稻、玉米、毛竹 | B.水稻、棉花、油菜 |
C.小麦、甘蔗、毛竹 | D.甘蔗、小麦、油菜 |
A.可缓解图示a地区的洪涝灾害 |
B.将导致图示地区河湖水位上升,淹没良田 |
C.可缓解图示地区夏季炎热的天气 |
D.使图示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增,有利于农业生产 |
6.
图为河川径流系数(年径流量/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D四点,河川径流系数<30%的是
【小题2】与贵阳相比,昆明附近河川径流系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根据河川径流系数分析,昆明附近地区发展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小题1】图中A、B、C、D四点,河川径流系数<30%的是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A.降水量偏多 | B.蒸发旺盛 | C.喀斯特地形 | D.地表平坦 |
A.水土流失 | B.耕地面积少 | C.地表缺水 | D.气温偏低 |
7.
2009年12月3日开工建设的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线路全长859km,山西省境内正线长为710km,陕西省境内正线长为149km。全线桥隧比例约占线路全长的78%,共设车站29个,途径9个地级市,2013年底竣工。届时,大同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7小时压缩至3小时左右。据此完成题。
【小题1】大西高铁桥梁和隧道占线路总长度近五分之四,主要原因包括()
①沿线多低山、丘陵 ②高速铁路要求线路较平直 ③少占用耕地 ④经过山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小题2】大西高铁对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沿线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地租降低 ②加强与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陇海客运专线、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有效衔接 ③加速辽中南重工业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⑤大城市高速铁路的站点附近将形成卫星城市
【小题1】大西高铁桥梁和隧道占线路总长度近五分之四,主要原因包括()
①沿线多低山、丘陵 ②高速铁路要求线路较平直 ③少占用耕地 ④经过山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沿线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地租降低 ②加强与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陇海客运专线、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有效衔接 ③加速辽中南重工业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⑤大城市高速铁路的站点附近将形成卫星城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